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高茎豌豆(Dd)能产生哪几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     ]
A.只有含D的配子
B.只有含d的配子
C.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
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广州市执信中学等四校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1: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物质。
(2)实验2: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_____________结构模型。
(3)实验3: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都是____________。如果让子一代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____    _________,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对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_________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最后检验演绎推理结论的实验是___________。
(4)实验4: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细胞有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广州市等四校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1: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物质。

(2)实验2: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_____________结构模型。

(3)实验3: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都是____________。如果让子一代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____     _________,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对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_________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最后检验演绎推理结论的实验是___________。

(4)实验4: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细胞有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黑龙江省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5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1: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物质。

(2)实验2: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表现型都是____________。如果让子一代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DD 、Dd 、dd   ,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对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_________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实验4: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细胞有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F1全是高茎。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高茎和矮茎,其比为787:277,出现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B.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有显性作用

C.Fl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