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

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 酶是蛋白质

C. 酶与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活化能,所以没有本质区别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酶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在体外起作用,A项错误;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项错误;酶具有高效性、特异性等特性,因此与无机催化剂不同,C项错误;D项是酶的定义,故本题答案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表示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 ②大于③时,种群密度可能会逐渐增加

C. ④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D. 通过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⑤,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茎的高度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共同决定,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才表现为高茎;E基因使雄配子致死,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下图。研究人员利用甲、乙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分别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甲作父本,则F2代中高茎植株所占的比例为9/16

B. 如果甲作母本,则F2代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2

C. 如果乙作父本为正交,则反交的F1代个体数量是正交的1/2

D. 如果将甲植株连续自交两代,则子二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①高秆抗病有芒、②矮秆易染病无芒、③高秆抗病无芒三个品种的纯种小麦,该小麦一年只种植一次。已知小麦的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高秆、抗病、无芒分别由A、B、C基因控制。为获得矮秆抗病无芒新品种,育种工作者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择_________(填标号)品种间杂交后筛选是获得新品种的最简便方案,该杂交方案最早可在______代观察到小麦植株中出现矮杆抗病无芒的性状,选择出现该性状的小麦进行逐代筛选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种子。该育种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_、操作简便等。

(2)采用单倍体育种能较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无芒的小麦新品种,该育种最早可选择上述杂交实验中___________进行离体培养,然后得到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后选育_______植株,秋水仙素处理时选取芽尖的分生区作为处理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下图是育种工作者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不同时间的实验结果,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A湖中的所有鳉鱼为一个_________,它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_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_____(没有”)发生进化,该种群___________(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时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 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2和1:1

C. 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所示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D. DE段和JK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PH=b)条件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pH=c时,e点对应的02量大于0

B. pH=a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C. 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左移

D. 适当升高温度,e点不移动,d点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反映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B. 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C. 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还会发生变化

D. 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逐渐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