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甲表示某一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药物干扰神经细胞间兴奋传递其中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兴奋在⑥处只能单向传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若将药物放在⑤,刺激③,肌肉不收缩;将药物放在⑥,刺激③,肌肉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对兴奋在_____________有阻断作用。

3)图乙中,多巴胺完成信号传递后有一部分被重吸收回突触小体内,其运输方式与其释放方式不同,据图描述这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的某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使其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时间_____________(填“缩短”或“延长”)。

【答案】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多巴胺的释放方式为胞吐,运回突触小体需要多巴胺运载体 增多 延长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图甲: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灰质,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1)图甲中,兴奋在⑥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2)图甲中,若将药物放在⑤,刺激③,肌肉不收缩:将药物放在⑥,刺激③,肌肉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阻断作用,而对兴奋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阻断作用。

3)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据乙图可知多巴胺运回突触小体时需要多巴胺运载体的参与;图乙中的某药物会堵塞多巴胺运载体,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因此使其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时间延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东北“神兽”傻狍子,是中国东北林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狍子经济价值较高,是猎人们最爱猎捕的野生动物之一,滥捕导致野生狍子数量急剧减少。我国于200081日发布: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对东北某林区一狍子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δ=前一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B.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数量体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

C.t2时种群内狍子数量达到K值,此后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D.t3时种群内狍子个体数量少于t2,个体的生存压力较t2时刻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污水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藻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统计该河流周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目测估计法和_________法。

4)若该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微污染,则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消除污染(任写一点),如果受到重度污染则有可能造成河流生态系统_________锐减。

5)调查某池塘中的鲤鱼种群密度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DNA损伤时,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在核内积累,可引起细胞凋亡,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物ADP-核糖的组成元素与磷脂完全相同

B.在核糖体上合成的PARP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细胞质NAD浓度下降,只影响有氧呼吸过程

D.DNA损伤后,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导致自身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该病不影响个体的存活、不考虑突变,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不同

B.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频率高于人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

C.1一定有来自Ⅰ2的致病基因,Ⅱ2不一定有来自Ⅰ2的致病基因

D.若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1/8,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图是在温度适 宜、CO2 浓度为003% 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 [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该过程所产生的葡萄糖 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氧化分解。

2)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暂时间内该黑藻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原因是______

3)限制图中ab O2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4)在图中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 8 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____klx 时,黑藻才能够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苏氨酸在相关酶的作用下,通过5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抑制酶活性;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异亮氨酸脱离苏氨酸脱氨酶,抑制解除。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只要苏氨酸脱氨酶活性正常就能合成异亮氨酸

B.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异亮氨酸合成不耗能

C.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会让苏氨酸脱氨酶基因表达量增加

D.细胞内的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能有效避免物质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表示一动物精巢内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DNA数量的变化曲线(注:图A纵坐标上数字的单位不一定是“个”),B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B图所示的abcd四个图像,分别是A图所示的①~⑤中的什么时期?(填图中的代号)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由水分子能透过,而单糖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实验开始时两侧液面等高,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三组该装置,编号为1号、2号、3号,1号装置侧均加入的蔗糖溶液,2号装置侧分别加入的蔗糖溶液,3号装置侧分别加人的蔗糖溶液和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每组液面高度情况分别是:1号装置中____2号装置中____3号装置中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取一组装置,向侧分别加入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分别向两侧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置于恒温水浴锅中一段时间,则液面高度情况是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重新换用水分子和单糖分子可以透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重复(2)中实验,观察到侧液面的高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