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一)(13分)下图是人体部分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③和④分别发生在组织细胞中的 和 。
(2)①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的 器官,对这一过程有促进作用的激素是 ,由 细胞分泌。
(3)在②③④中,需消耗氧气的有 ;比较③④⑥三个生理过程,若最初葡萄糖消耗量相同,则释放能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 。
(4)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而水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 ,造成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
(5)④⑥的进行都必须通过一种中间产物A 来实现;由A形成丙氨酸需要通过 作用。
(6)长跑后肌肉酸痛,血液pH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发生了图中的 (填序号)过程;之后酸痛消失,血液pH逐渐恢复,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图中的 (填序号)过程,此外还与血液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有关。
(二)(9分)多细胞生物调节生命活动需依靠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的过程。
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请分析回答:
(1)A图中的激素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细胞器有 。
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
(2)B图中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 → 转换和传导,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C图所示的是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 ,而普通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 。过敏反应中细胞所释放的组织胺作为
信号分子会导致血管壁的 变大。
(4)D图是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过程示意图。图中的“抗原多肽”应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 ,它将被直接呈递给 从而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一)(13分)下图是人体部分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③和④分别发生在组织细胞中的 和 。
(2)①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的 器官,对这一过程有促进作用的激素是 ,由 细胞分泌。
(3)在②③④中,需消耗氧气的有 ;比较③④⑥三个生理过程,若最初葡萄糖消耗量相同,则释放能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 。
(4)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而水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 ,造成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
(5)④⑥的进行都必须通过一种中间产物A 来实现;由A形成丙氨酸需要通过 作用。
(6)长跑后肌肉酸痛,血液pH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发生了图中的 (填序号)过程;之后酸痛消失,血液pH逐渐恢复,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图中的 (填序号)过程,此外还与血液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有关。
(二)(9分)多细胞生物调节生命活动需依靠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的过程。
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请分析回答:
(1)A图中的激素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细胞器有 。
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
(2)B图中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 → 转换和传导,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C图所示的是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 ,而普通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 。过敏反应中细胞所释放的组织胺作为
信号分子会导致血管壁的 变大。
(4)D图是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过程示意图。图中的“抗原多肽”应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 ,它将被直接呈递给 从而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全国新课标高考压轴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葡萄糖部分代谢途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内能进行a、c、d、e、f、g生理过程
B.乳酸菌的d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C.d生理过程比b、c生理过程能量利用率高
D.进食1小时后,机体直接通过体液调节维持血糖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人体部分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③和④分别发生在组织细胞中的 和 。
(2)①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的 器官,对这一过程有促进作用的激素是 ,由 细胞分泌。
(3)在②③④中,需消耗氧气的有 ;比较③④⑥ 三个生理过程,若最初葡萄糖消耗量相同,则释放能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
(4)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而水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 ,造成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5)④⑥的进行都必须通过一种中间产物A 来实现;由A形成丙氨酸需要通过 作用。
(6)长跑后肌肉酸痛,血液PH 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发生了图中的 (填序号)过程;之后酸痛消失,血液PH逐渐恢复,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图中的 (填序号)过程,此外还与血液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