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如HSP60、HSP90等),它们具有多种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细胞受高温刺激时,HSP迅速地被诱导出来,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这表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下图表示HSP60发挥作用的示意图,据图推测HSP60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3)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其HSP90 比正常细胞的含量________,这提示我们在开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药物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

(4)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参与了识别作用(见下图)。

①图中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a表示T细胞的________过程,清除癌细胞的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因和环境 促使多肽链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抑制HSP90的活性(抑制HSP90基因的表达、降低HSP90的含量) 吞噬细胞 增殖分化 细胞免疫 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

【解析】

细胞癌变的特点: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适宜条件下,可以发生无限增殖;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出现分散转移。

由图可知,热休克蛋白的作用有:催化多肽链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识别癌变细胞的抗原。

1)当细胞受高温刺激时,HSP迅速地被诱导出来,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如高温)共同作用的结果。

2)图中HSP60可以促进多肽链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3)由于“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故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其HSP90 比正常细胞的含量多,在治疗癌症时可以考虑抑制HSP90的活性来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

3)①图中抗原首先经过甲细胞的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故甲细胞应该是吞噬细胞,T细胞可以经过a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②据图可知,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会引起机体发生相应的免疫效应清除癌细胞,故可以对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进行分离提纯制作疫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巨噬细胞摄入病菌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B.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C.葡萄糖分子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日常生活中,手上涂抹的护肤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噬菌体侵染细菌、B代表噬菌体空壳、C代表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的无机盐

B. 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对照

C. 保温时间延长会提高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

D.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 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 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淋巴因子消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所产生的配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雌A配子:雄a配子=1:1

C. 雌A配子:雌a配子=1:1 D. 雌配子>雄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卡尔文循环及三碳糖磷酸转变为淀粉和蔗糖的情况,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所转运的两种物质严格按照1∶1的量进行;图乙是根据光质和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

(2)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每转入一分子磷酸必定同时运出一分子________。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被相关酶水解为________,再被转入各种细胞利用。

(3)图乙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b点数据大于c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培养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后杀死该植物,提取细胞中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短时间内CO2就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果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应如何操作?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一动物细胞某一分裂时期,表示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属于基因重组

B. 上的基因B上的基因b发生交换,则属于染色体易位

C. 上的片段与上的某片段发生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D. 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代谢引起的疾病。白化病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酮酸大量从尿液中排出。下面图甲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的代谢,图乙为某家系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谱。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分析图甲可以得知,在基因水平上,白化病患者是由于_____发生突变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_____发生突变所致。(填写基因1、基因2或基因3)

(2)催化A过程的酶,在合成及分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_____等(至少答出3个)。

(3)分析图甲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可以是_____

(4)分析图乙可知,苯丙酮尿症是由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性基因控制。

(5)图乙中II﹣5、III﹣1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B. 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C. 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D.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