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 糖尿病是由于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D.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升高血糖浓度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2)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试剂 | 实验目的 |
A | 杨树根的永久装片 | ﹣﹣ | 高倍镜的使用 |
B | 新鲜的菠菜叶片 | 无水乙醇(丙酮)、SiO2、层析液 | 观察叶绿体中的色素 |
C | 糖尿病人的尿液 | 斐林试剂 | 观察特定颜色 |
D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
(1)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2)B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 其作用是 . 图2表示B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示意图.其中色素带c是 , 呈现为色.请指出该结果的错误之处 .
(3)C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 , 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 .
(4)做D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形;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3,下列四图3出现的先后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
(2)若上图1中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上图2所示的关系,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5×108kJ,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是____________ kJ。
(3)过程④表示__________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
(4)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亲本与杂合体交配,子代中与双亲基因型都不相同的个体的比例可能是( )
A. 0 B. 25% C. 50% D.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几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图中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 )
A.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 B.2,4-D溶液的浓度
C.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 D.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将活细胞平均分成2组,一组含有细胞核,另一组不含细胞核,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无核细胞的死亡率要比有核细胞的高
B. 有核细胞的死亡可能是因为细胞的正常死亡
C. 无核细胞仍能存活一定时间,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并非不可或缺
D. 此实验说明细胞的完整性是其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据图回答:
(1)突触由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是/否).
(2)若M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请写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 .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 .
(4)甲图中存在个突触,刺激e点时,电流表偏转次.
(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地点. ①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反射? .
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点无反应,刺激c点(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点无反应,刺激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