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6分)请完成以下I、II两部分试题。
I.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各一瓶,某同学用了两种试剂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
(1)该同学首先用_______________试剂分别鉴定上述3种溶液,发生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是稀蛋清。
(2)接着,该同学用另一种试剂鉴定剩下的两瓶溶液,有一种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这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__,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这种试剂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这种试剂需现配现用,是将_______________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均匀。
II.右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半透膜为玻璃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和S2溶液的初始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S1_______________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_,这个结构由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
(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已知K+和NO3-均能通过半透膜。)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X漏斗内的液面_______________烧杯里的液面,Y漏斗内的液面_______________烧杯里的液面。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分别标号A、B,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_____________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整个细胞呈现紫色,原因是紫色物质存在于占据了细胞大部分空间的_______________中。
③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处理A临时装片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同时用所提供的KNO3溶液处理B临时装片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持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A、B中的细胞分别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佛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12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下表表示果蝇(2N=8)6个品系(都是纯系)的性状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品系②-⑥都只有一个突变性状,其它性状都正常,且和野生型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品系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性状 | 野生型 | 残翅 | 黑身 | 白眼 | 棕眼 | 紫眼 |
染色体 | | Ⅱ(v基因) | Ⅱ(b基因) | X(r基因) | Ⅲ | Ⅱ |
| 灰身红眼 | 灰身白眼 | 黑身红眼 | 黑身白眼 |
雄蝇 | 152 | 148 | 48 | 52 |
雌蝇 | 297 | 0 | 101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四川泸州老窖天府中学收束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Ⅰ(12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____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____________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____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5)假设某物质在两个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合成,基因(G、g)位于Ⅰ片断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两个不能合成该物质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均能合成该物质,子二代中能合成该物质与不能合成该物质的比例为9:7,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6)该生物种群中(个体数量很大),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以后的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可能会怎样?(在给定的坐标中用曲线图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重庆一中高三上期12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思考并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内容:
I.下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能用图中字母回答的,请用字母作答)
(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其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是________,该阶段细胞中最活跃的两种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细胞中,具有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的是阶段______(不考虑C途径)。
(3)D过程叫________,胚胎发育中的囊胚阶段已开始了此过程,此时如想做DNA分析性别鉴定,用分割针进行取样的部位应为________。
(4)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细胞,其作用的时期为阶段_______。
II.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完成实验思路。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lmg/L氯苯溶液、染色液、生理盐水、显微镜、细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根据(3)小题中的实验结果图,应配制_____________氯苯溶液,分别取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取一个培养瓶处理为 ,作为对照,并分别编号。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 和人的成纤维细胞悬浮液,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染色后分别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统计出 。
(2)检测微核时可用 溶液作染色剂。
(3)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4)实验结论:随氯苯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微核率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四川泸州老窖天府中学收束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Ⅰ(12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____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____________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____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5)假设某物质在两个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合成,基因(G、g)位于Ⅰ片断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两个不能合成该物质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均能合成该物质,子二代中能合成该物质与不能合成该物质的比例为9:7,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6)该生物种群中(个体数量很大),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以后的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可能会怎样?(在给定的坐标中用曲线图表示)
II(14分) 请阅读以下材料: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灾区是我国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灾区有49处自然保护区。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由于地震影响,面积达2 850万亩的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过后,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都是有限的。
(2)在震后救援工作中,一些官兵感染了疥疮,疥疮是由生活于人皮肤表层的疥螨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疥螨与人的关系是 。
(3)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大熊猫种群的情况。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属于 (生态系统成分),c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属于 (生态系统成分),除了图中所能代表的生态系统结构外,完整的生态系统成分还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