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如下表:?
变化量/O2浓度 | 0 | 1% | 2% | 3% | 5% | 7% | 10% | 15% | 20% | 25% |
O2吸收量/mol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CO2释放量/mol | 1 | 0.8 | 0.6 | 0.5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8年徐州模拟)下图为水稻根细胞对Si的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图,分析此图信息并选出不正确的说法( )?
A.图中A、C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有很大的不同?
B.A→B段,O2是限制根细胞对Si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C.在C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Si的吸收而表现为M1的曲线
D.氧分压为8时,AC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以下实验用于研究蔗糖溶液对某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别将八片相同的叶片表皮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0分钟后,把每一叶片表皮置于显微玻片上,并加一滴曾浸泡过该表皮的溶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约20个细胞的视野范围内计数呈现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得结果如下表:?
蔗糖浓度(mol/dm3) | 质壁分离细胞的数目 | 视野范围内所检视的细胞总数 |
0.00 | 0 | 22 |
0.05 | 0 | 20 |
0.10 | 0 | 18 |
0.15 | 1 | 20 |
0.20 | 3 | 20 |
0.25 | 16 | 20 |
0.30 | 19 | 19 |
0.35 | 21 | 2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坐标系中较准确地绘出一曲线图,以表示呈现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与蔗糖浓度的关系。?
(2)在题(1)的曲线图中,当蔗糖浓度为0.22 mol/dm3时,试找出呈现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约 。在此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为什么有些细胞呈现质壁分离,另一些则不呈现?试加以说明。
(3)有人提出利用上述实验原理可以来测定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下面是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几个细胞(如图所示)置于不同蔗糖溶液浓度(A~D)下的细胞状态,则这几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相对最精确的是在 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氮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
(1)大气中的氮主要经过 作用被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NH3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在 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2)动物摄取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有3个代谢途径,图中①是 作用;②是 作用;③是 作用。?
(3)若图中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则图中B是 。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谷氨酸,A是丙氨酸,则②过程接受氨基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 。若图中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则称为 。?
(4)氮返回土壤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图中⑦产生的 (图中C)进入土壤;二是植物和动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 形成氨而进入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有助于人们对自身生命本质的认识。与此同时,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实施的“二倍体水稻基因组测序工程”于2002年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国对水稻的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那么,该工程的具体内容是指( )
A.测定水稻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序列
B.测定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序列
C.测定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全部碱基序列
D.测定水稻12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碱基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移植可以定向产生基因突变
B.可选择在桑椹胚期进行胚胎分割
C.①②两个胚胎具有不同遗传物质
D.③可移植到任何母牛子宫内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