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给定椭圆>b>0),称圆心在原点O,半径为的圆是椭圆C的“伴随圆”.若椭圆C的一个焦点为,其短轴上的一个端点到F1的距离为
(1)求椭圆C的方程及其“伴随圆”方程;
(2)若倾斜角为45°的直线l与椭圆C只有一个公共点,且与椭圆C的伴随圆相交于M、N两点,求弦MN的长;
(3)点P是椭圆C的伴随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l1,l2,使得l1,l2与椭圆C都只有一个公共点,求证:l1⊥l2
【答案】分析:(1)直接由椭圆C的一个焦点为,其短轴上的一个端点到F1的距离为,求出,即可求椭圆C的方程及其“伴随圆”方程;
(2)先把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对应的判别式为0求出,进而求出直线方程以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即可求弦MN的长;
(3)先对直线l1,l2的斜率是否存在分两种情况讨论,然后对每一种情况中的直线l1,l2与椭圆C都只有一个公共点进行求解即可证:l1⊥l2.(在斜率存在时,是先设直线方程,把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斜率为对应方程的根来判断结论).
解答:解:(1)因为,所以b=1(12分)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伴随圆的方程为x2+y2=4.(4分)
(2)设直线l的方程y=x+b,由得4x2+6bx+3b2-3=0
由△=(6b)2-16(3b2-3)=0得b2=4(6分)
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
所以(8分)
(3)①当l1,l2中有一条无斜率时,不妨设l1无斜率,
因为l1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其方程为
当l1方程为时,此时l1与伴随圆交于点
此时经过点(或且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y=1(或y=-1),
即l2为y=1(或y=-1),显然直线l1,l2垂直;
同理可证l1方程为时,直线l1,l2垂直.(10分)
②当l1,l2都有斜率时,设点P(x,y),其中x2+y2=4,
设经过点P(x,y),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为y=k(x-x)+y
,消去y得到x2+3(kx+(y-kx))2-3=0,
即(1+3k2)x2+6k(y-kx)x+3(y-kx2-3=0,(12分)
△=[6k(y-kx)]2-4•(1+3k2)[3(y-kx2-3]=0,
经过化简得到:(3-x2)k2+2xyk+1-y2=0,
因为x2+y2=4,所以有(3-x2)k2+2xyk+(x2-3)=0,(14分)
设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因为l1,l2与椭圆都只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k1,k2满足方程(3-x2)k2+2xyk+(x2-3)=0,
因而k1•k2=-1,即l1,l2垂直.(16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的方程,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用代数方法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数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给定椭圆>b>0),称圆心在原点O,半径为的圆是椭圆C的“伴随圆”.若椭圆C的一个焦点为,其短轴上的一个端点到F1的距离为
(1)求椭圆C的方程及其“伴随圆”方程;
(2)若倾斜角为45°的直线l与椭圆C只有一个公共点,且与椭圆C的伴随圆相交于M、N两点,求弦MN的长;
(3)点P是椭圆C的伴随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l1,l2,使得l1,l2与椭圆C都只有一个公共点,求证:l1⊥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3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给定椭圆>b>0),称圆心在原点O,半径为的圆是椭圆C的“准圆”.若椭圆C的一个焦点为,其短轴上的一个端点到F的距离为
(1)求椭圆C的方程和其“准圆”方程.
(2)点P是椭圆C的“准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l1,l2,使得l1,l2与椭圆C都只有一个交点.求证:l1⊥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2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给定椭圆>b>0),称圆心在原点O,半径为的圆是椭圆C的“准圆”.若椭圆C的一个焦点为,其短轴上的一个端点到F的距离为
(1)求椭圆C的方程和其“准圆”方程.
(2)点P是椭圆C的“准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l1,l2,使得l1,l2与椭圆C都只有一个交点.求证:l1⊥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1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望浏宁四县市高三3月调研数学试卷(理科)(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给定椭圆>b>0),称圆心在原点O,半径为的圆是椭圆C的“准圆”.若椭圆C的一个焦点为,其短轴上的一个端点到F的距离为
(1)求椭圆C的方程和其“准圆”方程.
(2)点P是椭圆C的“准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l1,l2,使得l1,l2与椭圆C都只有一个交点.求证:l1⊥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