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以下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
B.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
C.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D.波在传播时,介质中的各质点将随波的传播一直向前移动
B

试题分析: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只有频率相同的波才能发生稳定干涉,A错误;当波的尺寸比障碍物的尺寸大得多或者相差不大时,发生明显衍射现象,B正确;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不是波的频率发生变化,C错误;波在传播时,介质中的各质点只在上下位置发生振动,不随波传播,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CD两个选项容易出错,一定要注意多普勒效应发生的原因,和波在传播时,介质中的各质点只在上下位置发生振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应用设计题

如图所示,细绳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从t=0时刻开始做简谐运动,激发出一列简谐横波.在细绳上选取15个点,图甲为t=0时刻各点所处的位置,图乙为t=时刻的波形图(T为波的周期).请画出t=时刻的波形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A、频率f均相同的两列水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质点的位移总大于P质点的位移
B.M质点为振动加强点,O质点为振动减弱点
C.随着时间的推移,M质点将向O点处移动
D.该时刻O、M两质点间的高度差为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海底地壳运动引起的大地震可能造成海啸。地震波可分为P波和S波,P波和S波都能被仪器监测到。假设P波的波速是5Km/s,S波的波速是3Km/s,海啸引起的水波的平均速度为150m/s。某次地震时,某海岸城市距震中150Km,则该城市在测得地震波到达后,最多有多长的时间组织人员撤离疏散(    )
A.1000sB.970sC.950sD.92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横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
B.在横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
C.在纵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
D.在纵波中二者方向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足够长的绳子一端固定,一端用手抓着,在竖直方向抖动一个周期,绳子上就产生了一列完整波如图,此时手停止抖动,离手近的质点将      (填“先” 或“后”)停止振动。 波向右传播时,观察到的波形会不会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B.对于纵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定相同
C.形成纵波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
D.空气介质只能传播纵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右图所示,波源s1在绳的左端发出频率为f1、振幅为A1的半个波形a,同时,波源s2在绳的右端发出频率为f2、振幅为A2的半个波形b,已知f1<f2,若P为两波源连线的中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波先到达P点
B.两列波在P点叠加时,P点的位移最大可达A1+A2
C.a波的波峰到达s2时,b波的波峰尚未到达s1
D.两列波相遇时,绳上位移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个,此点在P点的左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把一条弹性均匀的长橡皮筋水平拉直,橡皮筋上有两个相距8 m的质点A、B。在t0=0时刻,A、B开始振动,它们的振幅相等,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A、B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A产生的横波将向左、右两侧传播,B产生的横波也向左、右两侧传播,且各波的波速均为10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0." 4s时刻,两列波相遇
B. 在波的相遇过程中,AB连线中点处的 质点的振动速度始终为零
C. t="0." 8 s时刻,B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 振动方向向下
D. t="0." 9 s时刻,直线上会出现四列波且间距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