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数据是按加速度大小排列的,第8组数据中小车质量和加速度数据漏记:

组号

F/N

m/kg

am/s

1

0.29

0.86

0.34

2

0.14

0.36

0.39

3

0.29

0.61

0.48

4

0.19

0.36

0.53

5

0.24

0.36

0.67

6

0.29

0.41

0.71

7

0.29

0.36

0.81

8

0.29

9

0.34

0.36

0.94

(1)该同学又找到了第8组数据对应的纸带以及小车质量,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来的点未画出。请你帮助该同学求出第8组中的加速度a=_____m/s2

(2)如果要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需取表格中_____组数据(填组号),做aF图像;如果要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需取表格中_____组数据(填组号),做am图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法;

(3)做出am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_____(填可以不可以)判断am成反比。

(4)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____

A.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

B.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

C.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D.用手托稳重物,接通电源后,撒手释放重物

某实验小组利用上述装置将打点计时器接到50Hz的交流电源上,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利用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____

A.OAADEG的长度 B.OCBCCD的长度

C.BDCFEG的长度 D.ACBDEG的长度

【答案】0.85~0.92 24579 13678 控制变量 不可以 AB BC

【解析】

(1)[1].时间间隔T=0.02×5s=0.1s
根据x=aT2求解加速度为:

(2)[2][3][4].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需要保证质量不变,选取24579组数据。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力F不变,选取13678组数据。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3)[5].分析丙图可知,a-m图线为曲线,并不能说明是反比例关系,故应作图线,研究与成正比关系。

(4)①[6].A.实验供选择的重物应该相对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物体,这样能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
B.为了减小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图甲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这样可以减小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故B正确。
C.因为我们是比较mghmv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不需要测量重锤的质量,对减小实验误差没有影响,故C错误。
D.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手松开纸带,对减小实验误差没有影响,故D错误。
②[7].根据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瞬时速度,结合动能与重力势能表达式,
A.当OAADEG的长度时,只有求得F点与BC的中点的瞬时速度,从而确定两者的动能变化,却无法求解重力势能的变化,故A错误;
B.当OCBCCD的长度时,同理,依据BCCD的长度,可求得C点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OC点的动能变化,因知道OC间距,则可求得重力势能的变化,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
C.当BDCFEG的长度时,依据BDEG的长度,可分别求得C点与F点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动能的变化,再由CF确定重力势能的变化,进而得以验证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
D.当ACBDEG的长度时,依据ACEG长度,只能求得B点与F点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动能的变化,而BF间距不知道,则无法验证机械能守恒,故D错误;

故选B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一个电容器、电流传感器、电阻、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按图甲所连接。先使开关S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掷向2电器放电。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的计算机(图中未画出)可记录电流随时间变化I-t曲线逆时针的电流流向为正值。

图乙是某次实验中电流传感器所记录的i-t曲线请判断该曲线记录的是电容器的_______过程(选填:“充电放电”)。请你用语言描述电容器在此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如何变化: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多选)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①图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②计数点E对应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E________(时间间隔用T表示);

③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并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时间间隔用T表示)。

3)某同学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时,保持小车质量一定,改变钩码个数,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所示。图线________(选填”)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小车的质量M___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长,质量的玻璃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静置于玻璃板最左端。已知小铁块与玻璃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

1)敲击小铁块,使小铁块瞬间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

a.小铁块在玻璃板上滑行的过程中,分别求小铁块和玻璃板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b.请分析说明小铁块最终能否冲出玻璃板。

2)现对小铁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为使小铁块与玻璃板不发生相对滑动,则F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规律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速率,纵坐标表示某一速率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由图可知(  )

A.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B.两种状态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

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

D.状态的温度比状态的温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与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在过圆心O的水平界面MN的下方分布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水平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C点离开圆轨道后,经界面MN上的P点进入电场(P点恰好在A点的正上方,如图所示。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运动到C点之前电荷量保持不变,经过C点后电荷量立即变为零)。已知A、B间距离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求

(1)小球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大小;

(2) 小球过B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3)小球在圆轨道上运动时的最大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M4kg、长2L4m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木板中点为界,左边和右边的动摩擦因数不同.一个质量为m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左端,如图甲所示.在t0时刻对滑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滑块和木板均由静止开始运动,t12s时滑块恰好到达木板中点,滑块在前2s内运动的x1t图像如图乙所示.g10 m/s2

(1)计算前2s内木板M运动加速度aM的大小;

(2)计算滑块与木板左边的动摩擦因数μ1

(3)若滑块与木板右边的动摩擦因数μ20.12s末撤去恒力F,则滑块能否从木板上滑落下来?若能,求分离时滑块的速度大小.若不能,则滑块将停在离木板右端多远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想练习使用一下多用电表,如图所示为多用电表的示意图,其中TS 为可调节的部件。

1)他用多用电表测量某一阻值未知的电阻,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选择开关K 拨至×10,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把两笔尖相互接触,调节____(选填“T”“S”),使电表指针指向______(选填”)侧的“0”位置。

②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在电阻两端,发现指针偏角太大,则需将选择开关K转换至_______ (选填“×100”“×1”)

2)电阻测量完毕,他继续进行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并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档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已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小灯泡的规格为(2.5V0.3A)

①请用笔代替导线,完成电路图的连接。

______

②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___________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有一倾角为θ、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斜面,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电场方向竖直向上.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静止在斜面顶端,这时小球对斜面的正压力恰好为零,如图所示,若迅速把电场方向反转为竖直向下,求:

1)小球能在斜面上连续滑行多远?

2)所用时间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