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所接的电源为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
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不挂小吊盘,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问隔均匀的点;
②按住小车,挂上小吊盘,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求出与不同
相对应的加速度
;
⑥以砝码的质量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
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
与
应成_____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②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
和
.
可用
、
和
表示为
_____。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
、
的情况,由图可读出
,
,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两年,台州交警将“礼让行人”作为管理重点,“斑马线前车让人”现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图所示.司机小明驾车以43 km/h(约为12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线行驶.看到斑马线有行人后立即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车停住时车头刚好碰到斑马线.等待行人10 s后(人已走过),又用了8 s时间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开始刹车时设为计时起点(即t=0),则:
(1)求车第3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2)求车前10 s内的位移大小
(3)求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我们受力分析过程中重要的方法,下图是探究合力和分力关系的示意图,根据图中内容回答问题。本实验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细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通过细线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关于这两次拉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求将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
B.要求图乙中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成角度为90°
C.要求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O拉到相同的位置
D.要求图乙中两个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线上有A、B两点,相距为h,B点离地高度为H。现从A、B两点分别向P点安放两个光滑的固定斜面AP和BP,并让两个小物块(可看成质点)从两斜面的A、B点同时由静止滑下,发现两小物块同时到达P点,则
A. OP间距离为
B. OP间距离为
C. 两小物块运动到P点速度相同
D. 两小物块的运动时间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套.
(1)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拴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的 ( )
A. 运动周期不相同
B. 运动的线速度相同
C. 运动的角速度相同
D. 向心加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物块将一重为G的光滑圆球抵在光滑竖直的墙壁上,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缓慢拉动长方体物块,在圆球与地面接触之前.下面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水平拉力F逐渐减小
B. 球对墙壁的压力逐渐减小
C. 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 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1)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________,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_______.
(2)以v2为纵坐标,W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v2W图像.由此图像可得v2随W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___________.
(3)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辆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s末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以额定功率运动其
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汽车的质量为
,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
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前5s内的牵引力为
B. 汽车速度为时的加速度为
C. 汽车的额定功率为100kW
D. 汽车的最大速度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