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取g=10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20
2
N,与水平方向成45°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的大小,从而通过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动摩擦因数.
(2)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t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减速t'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正交分解求出加速度,再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解答:解:(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L=
1
2
at02得:
a=
2L
t02
=
2×20
4
m/s2=10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解得:f=30-2×10N=10N.
则动摩擦因数:μ=
f
mg
=
10
20
=0.5.
(2)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t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减速t'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Fcos45°-μ(mg-Fsin45°)=ma   
则a=
F(cos45°+μsin45°)
m
-μg
=
20
2
×(
2
2
+
1
2
×
2
2
)
2
-5=10
m/s2
a′=
f
m
=μg=5m/s2

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因此有:at=a′t′
则t′=
a
a′
t=2t

由题意得:L=
1
2
at2+
1
2
a′t′2

解得:t=
2L
a+4a′
=
2
3
3
s

答:(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
(2)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为
2
3
3
s
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质量 m=2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 拉至B处.求: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20N,与水平方向成53°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已知cos37°=0.8,sin37°=0.6.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质量m=2kg、电量q=+1×10-3C的物体静止在绝缘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现加水平向右的电场强度E=3×104V/m的匀强电场,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经t0=2s运动到B处.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所加电场场强大小仍为E=3×104V/m,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电场存在的最短时间t.(已知cos37°=0.8,sim=037°=0.6.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质量m=2kg的小球A以v0=3
2
m/s的初速度冲上倾角θ=30°的斜面,小球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1=
3
6
,斜面高度H=0.5m,g取10m/s2. 求:
(1)小球A到达斜面顶端M点时的速度;
(2)当小球A到达顶点后,假设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滚到水平面MN上,水平面MN总长1m,N点有竖直挡板D,当小球经过M点后,立即在M点放上竖直挡板C,在MN的中点有一个静止的光滑小球B.已知小球A 与水平面MN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05,两小球碰撞后会交换各自的速度,并且每次小球与挡板的碰撞都只改变小球的运动方向,而不改变速度大小,则:试通过计算分析两小球能发生几次碰撞;求出从小球A滑上水平面到最后停止的总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