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某商场的自动扶梯上,没人上扶梯时,扶梯以很慢的速度运行,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加
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顾客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受摩擦力作用D.顾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
AC

试题分析:顾客斜向上加速运动时,向上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F大于mg,故加速运动向时,处于超重状态,向右也有加速度,此加速度由摩擦力提供,当匀速运动时,由平衡条件可知,人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这二个力大小相等,所以本题AC正确,B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的拉力F作用下加速往前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cosθ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
D.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mg-F?si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有两个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第一小组:利用平衡条件来测量动摩擦因数.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长木板固定,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B:木块通过弹簧秤连接到墙壁,用手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填“A”或“B”),原因是______;
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2)第二小组: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测量动摩擦因数.
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一端装有定滑轮的、表面粗糙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长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侧固定一轻小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水平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实验时滑块加速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轴,加速度a为横轴,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大小等于b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丁所示.已知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则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一木板竖直放在铁架台和弹簧所在平面后。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A.如图丙,在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
B.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称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AO、BO的及两弹簧称相应的读数。图乙中B弹簧称的读数为N;
C.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拉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丙所示,请在图丙中作出FA、FB的合力F’;
D.已知钩码的重力,可得弹簧所受的拉力F如图戊所示,观察比较F和F’,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用质量为M的吸铁石,将一张质量为m的白纸压在竖直固定的磁性黑板上.某同学沿着黑板面,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轻拉白纸,白纸未移动,则此时黑板对白纸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A.FB.mg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2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θ=300,不计摩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绳上拉力大小为mg
B.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C.物体A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D.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两个质量均为m的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物体从O沿OM方向运动,则它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F随距离r的变化情况大致正确的是(不考虑其他星体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已知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18N,则这两个力不可能是  ( )
A.10N,20NB.18N,18NC.8N,7ND.20N,28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A、B为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绕绳装置,转动A、B改变绳的长度,使光滑挂钩下的重物C缓慢上升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物C所受的合外力不变
B.重物C所受的合外力逐渐增大
C.绳的拉力逐渐增大
D.绳的拉力逐渐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