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质量mA=1.0kg的物块A放在水平固定桌面上,由跨过光滑小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mB=1.5kg的物块B相连.轻绳拉直时用手托住物块B,使其静止在距地面h=0.6m的高度处,此时物块A与定滑轮相距L.已知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m/s2 . 现释放物块B,物块B向下运动.
(1)求物块B着地前加速度的大小及轻绳对它拉力的大小.
(2)设物块B着地后立即停止运动,要求物块A不撞到定滑轮,则L至少多长?
【答案】
(1)解:设加速度大小为a,轻绳对B拉力的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
对A:F﹣μmAg=mAa ①
对B:mBg﹣F=mBa ②
①②联立代入数据得:a=5m/s2③
F=7.5N
答:求物块B着地前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轻绳对它拉力的大小为7.5N
(2)解:设物块B着地前的速率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v2=2ax 有
对A:v2=2ah ④
块B着地后,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Ag=mAa′⑤
根据运动学公式 得:
0﹣v2=2(﹣a′)x ⑥
③④⑤⑥联立解得x=1.2m h=0.6m
由题意知:L≥h+x=1.2+0.6m=1.8m
所以,L至少1.8m
答:股物块B着地后立即停止运动,要求物块A不撞到定滑轮,则L至少为1.8m
【解析】(1)分别以物块A和B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2)物块先做匀加速运动,物块B碰地后,A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滑轮时速度恰好为零,则L最小.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由于受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所示.g取10m/s2 , 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电场线能很直观.很方便地比较电场中各点的强弱。如图所示,左边是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电场的的电场线,右边是场中的一些点:O是电荷连线的中点,E、F是连线中垂线上相对O对称的两点,B、C和A、D也相对O对称,则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B、C两点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B. A、D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E、F两点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D. 从E到F过程中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规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
D.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的形变而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源的电动势跟电源内非静电力做的功成正比,跟通过的电荷量成反比
B. 电动势的单位跟电压的单位一致,所以电动势就是两极间的电压
C. 非静电力做的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D. E=只是电动势的定义式而非决定式,电动势的大小是由电源内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电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简称电容
B.电容器A的电容比B的大,说明A的带电荷量比B多
C.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的电压为1 V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D.由公式C=Q/U知,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则速度也一定增大
C.物体的速度变大,加速度也变大D.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
(1)图乙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值.(请填写“理论值”还是“实际测量值”);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s内和第6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内和笫6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3s内的加速度不为零
D.第6s末物体回到原出发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