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一颗子弹沿水平直线垂直穿过紧挨在一起的三块木板后速度刚好为零,设子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则三木板厚度之比为123

B. 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则三木板厚度之比为321

C. 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则子弹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111

D. 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则子弹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

【答案】D

【解析】

A.B.将子弹的运动看成沿相反方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位移公式得: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三木板厚度之比为5:3:1,故AB错误。
C.D.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由位移公式,通过三块、后边两块、最后一块的时
间之比为则子弹通过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以入射角θ从玻璃砖射向空气,经折射后分为ab两束单色光。ab两束光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 在玻璃中,a光的速度较大b光的速度

C. 增大入射角θb光首先发生全反射

D. a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光光子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小物体重G=100 N,用细线ACBC和竖直的轻弹簧吊起,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原长,劲度系数k=,细线ACs=4 cm,=30°,=60°,求细线AC对小物体拉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B球向左推压弹簧,静止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则

AF撤去的瞬间,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BF撤去的瞬间,A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C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加速度始终大小相等

DA刚离开墙壁的瞬间,B的加速度方向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斜面光滑.小球被轻质细线系住放在斜面上,细线另一端跨过定滑轮,用力拉细线使小球沿斜面缓慢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斜面体始终静止.移动过程中(  )

A.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变大

B.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变大

C.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D.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AB两质点在4s末和8s末速度大小相等

C. B质点前4s做减速运动,后4s做加速运动

D. B质点在4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物体自 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 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0.5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2 B. CD=5 m

C. OA之间的距离为1m D. OA之间的距离为1.12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滑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的中段粘上均匀的薄砂纸,砂面朝上,还选用了质量为100g的长方体木块、一把带毫米刻度的直尺、一段较长的棉绳、一盒钩码(单个质量为50g)、纸带、复写纸和导线若干,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在小车上加载四个钩码,在棉绳的右端悬挂三个钩码,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成功打出了一条纸带,纸带的局部如图乙,大部分点的时刻和速度的对应关系已经描绘在图丙里.

1)该实验中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有下面3个中的哪个?________填代表仪器的字母即可)

A.秒表 B.打点计时器 C.天平

2)根据图乙,请计算出表格中0.20s时刻点的瞬时速度大小_____(结果保留小数后两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中.

3)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五组数据,请在图丙中描绘出对应的五个点(请在答卷上作图),再根据图中所有的点,描绘出最能反映木块运动性质的vt图象____,并通过图象求出木块进入薄砂纸前运动的加速度大小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为原来不带电的细导体棒,q为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当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O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1O点的电势为φ1.现用一导线把导体棒的b端接地,其他条件不变,如图(),待静电平衡后,导体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O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2O点的电势为φ2,经分析后可知(  )

A. E1E2φ1φ2

B. E1E2φ1φ2

C. E1E2φ1φ2

D. E1E2φ1φ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