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由于当年实验条件的限制,伽利略无法直接对落体运动进行实验研究,但在今天我们可通过频闪照相的方式直接对自由落体进行研究.如图是某次实验拍摄的小球下落频闪照片的一部分,频闪间隔是s.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和相邻两时刻小球位移已标注图中,单位是 cm,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根据此照片可以判断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请简要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2)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
(3)小球在2.18 cm位置处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为2×103 kg,发动机额定功率为100kW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若汽车所受阻力大小恒为4×103 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汽车的最大动能是6.25×105J
B. 汽车以加速度2 m/s2匀加速启动,启动后第5秒末时发动机实际功率是80kW
C. 汽车以加速度2 m/s2做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在整个匀加速过程中阻力做功5×105J
D. 若汽车保持额定功率启动,则当汽车速度为5 m/s时,其加速度为8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有两个相邻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磁场方向相反,且与纸面垂直,磁场区域在x轴方向宽度均为a,在y轴方向足够宽.现有一高为a的正三角形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向右匀速穿过磁场区域.若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下图中,线框中感应电流i与线框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中学科技小组制作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若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经过时间前进距离,速度达到最大值,设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小车所受阻力恒为,那么( )
A. 小车先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开始匀速运动
B. 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
C. 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
D. 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当t=0时,在此匀强电场中由静止释放一个带电粒子,设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带电粒子将始终向同一个方向运动
B. 2 s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
C. 3 s末带电粒子的速度为零
D. 0~3 s内,电场力做的总功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两块带异号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形成匀强电场,一电子以v0=4×106 m/s的速度垂直于场强方向沿中心线由O点射入电场,从电场右侧边缘C点飞出时的速度方向与v0方向成30°的夹角.已知电子电荷e=1.6×10-19 C,电子质量m=0.91×10-30 kg.求:
(1)电子在C点时的动能是多少J?
(2)O、C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是多少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晚间,甲火车以4 m/s的速度匀速前进,当时乙火车误入同一轨道,且以20 m/s的速度追向甲车,当乙车司机发现甲车时两车相距仅125 m,乙车立即制动,已知以这种速度前进的火车制动后需经过200 m才能停止.
(1)是否会发生撞车事故?
(2)若要避免两车相撞,乙车刹车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物理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
A. 由可知,某点的电势φ是由放入该点的点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EP和该电荷电量q所决定的
B. 由可知,导体的电阻R由它两端的电压U和它当中通过的电流I决定
C. 由可知,点电荷Q在距其r处产生的电场强度E由场源电荷Q和距场源电荷的距离r决定
D. 由可知,电容器的电容C由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航天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几乎没有压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已经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假设某同学在这种环境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O为光滑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具有基本测量工具。
(1)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
(2)待测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m=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