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分)在使用打点计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应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4~6V的直流电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220V的交流电
A D

试题分析:在使用打点计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A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4-6V的交流电,C错;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220V的交流电,D对;
点评:要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比如工作电压和周期要加强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比较这两种方案,      (填“甲”或“乙”)方案好些.
(2)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 0.1 s,由上图中的纸带数据分析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纸带是采用      (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的频率是50Hz。测得各相邻计数点之间距离分别是 AB=1.50cm,BC=3.00cm,CD=4.50cm,DE=6.00cm。则,加速度a =  m/s2,打C点时的速度vc =        m/s.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⑴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B、C、D各点的数据,填入表中。
位置编号
A
B
C
D
时间t/s
0
0.1
0.2
0.3
瞬时速度v/(m/s)

 
 
 
   
 
⑵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t图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力合成的方法”实验后,某同学认为在该实验中可用弹簧秤取代橡皮条操作更方便,如图所示,三弹簧秤只拉一次即可进行实验验证,任意两拉力的合力与第三拉力实现二力平衡,O为绳套节点.
(1)(2分)该同学认为在此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A.三根细绳夹角必须要为特定角度值
B.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纸面平行
C.每次实验中都要记下三个弹簧秤的示数和拉力方向
D.每次实验操作中不必保持节点O在纸面上的位置不变
(2)(4分)若两可动弹簧秤的计数如图,则其合力大小为       N(在试卷上直接作图求解).此合力与第三弹簧拉力大稍有不同,你认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列出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提供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木块、纸带、米尺、8个质量均为20g的钩码以及细线等。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A.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带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与电源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木块相连,细线一端与木块相连,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其余钩码都叠放在木块上;
B.使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释放木块,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记下悬挂钩码的个数n ;
C.将木块上的钩码逐个移到悬挂钩码端,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操作B;
D.测出每条纸带对应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开始时,必须调节滑轮高度,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乙数据,作出a-n图象如图丙;由图线得到μ=____________(g=9.8m/s2),还可求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物理量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1)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平板、小车等器材研 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下图是学生即将释放小车之前的装置图.该装置图中有3处明显错误,它们分别是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