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1年,我国计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八号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卫星的运动轨道为一椭圆,如图所示,地球的球心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B两点分别是卫星运行轨道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若A点在地面附近,且卫星所受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则(    )

A.运动到B点时其速率可能等于7.9km/s
B.运动到A点时其速率一定大于7.9km/s
C.若要卫星在B点所在的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需在B点加速
D.若要卫星在B点所在的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需在A点加速

BC

解析试题分析: 卫星做椭圆运动,在远地点的速度比环绕速度要小,运动到B点时其速率小于7.9km/s.故A错误;卫星做椭圆运动,在近地点(地球附近)的速度在第一、第二宇宙速度之间,A点的速度一定大于7.9km/s.故B正确;若要卫星在B点所在的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需在B点加速,使卫星做离心运动可以实现.故C正确;若要卫星在B点所在的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在A点加速,卫星做半长轴更大的椭圆运动,不能在B点所在的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故D错误.故选BC。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只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2r,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4FB.2FC.FD.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自转角速度为w,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恒量为G,地球同步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为r,则

A.地面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运动的线速度为wR
B.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
C.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wR
D.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我国已成功发射多颗卫星,为实现国人的飞天梦想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科技支持。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新的航天时代的到来。已知发射的卫星中,卫星A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卫星B是地球同步卫星,二者质量相同,且卫星A的运行周期是卫星B的一半。根据以上相关信息,比较这两颗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B离地面较近,卫星A离地面较远
B.正常运行时卫星A的线速率比卫星B的线速率大
C.卫星A和卫星B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卫星A比卫星B的发射难度大
D.卫星A对地球的观测范围比卫星B的观测范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探月热方兴未艾,我国研制的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均已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预计在2013年发射升空。假设“嫦娥三号”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G2;地球与月球均视为球体,其半径分别为R1、R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C.月球卫星与地球卫星分别绕月球表面附近与地球表面附近运行的速度之比为
D.“嫦娥三号”环绕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发射远程轨道导弹,弹头脱离运载火箭后,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飞行,击中地面目标B。C为椭圆的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已知地球半径为,地球质量为,引力常量为。关于弹头在C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正确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大小, a表示宇宙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V表示宇宙飞船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FN表示人对秤的压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N=0 B.g′=a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星球与地球的质量比为a,半径比为b,则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A.a/bB.a/b2C.ab2D.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四名同学关于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的问题发生了争论,请对下面同学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

A.张糊涂认为,当人造地球卫星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 向心力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因为
B.张模糊认为,当人造地球卫星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 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因为
C.张清楚认为,当人造地球卫星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 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因为
D.张明白同学认为,仅仅知道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的变化量,无法确定向心力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