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频率为50Hz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1)该同学进行正确测量后挑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起始点,A、B、C、D、E、F为六个计数点。根据以上数据,当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_________m/s,计算出该对应的V2/2="_______" m2/s2,gh=_______m2/s2,可认为在误差范围内存在关系式_________                _,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g="9.8" m/s2


(2)该同学继续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并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应是图中的_______。

(3)他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实验存在较大误差。为此设计出用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电磁铁控制的小铁球从A点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经过光电门B时,通过与之相连的毫秒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记录挡光时间t,用毫米刻度尺测出AB之间的距离h,用游标卡尺测得小铁球的直径d。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前应调整光电门位置使小球下落过程中球心通过光电门中的激光束。小铁球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V=           。如果d、t、h、g存在关系式                             ,也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比较两个方案,改进后的方案相比原方案的最主要的优点是:                    。

1)1.84、1.69、1.74、 ; (2)C;  (3)   
(4) 没有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影响,提高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实验误差减小了。

解析试题分析: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求出B点的速度大小为:vB==1.84m/s,对应的v2="1.69" m2/s2,gh=1.74m2/s2,可认为在误差范围内存在关系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继续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并以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
根据,所以应是图中的C.
(3)光电门测速度的原理是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因此有:v=由于,所以
(4)比较两个方案,改进后的方案相比原方案的最主要的优点是:没有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影响,提高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实验误差减小了.
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2)图线________(选填“①”或“②”)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3)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4)小车和位移传感器接收部分的总质量m=_______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g取1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分)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粗略测定铁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有的器材:长木板、小铁块、米尺和刻度尺.他们同时从实验室借来一个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设计了如下实验:
a.用米尺测量长木板总长度,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然后将长木板靠在竖直墙壁固定(如图),并测量长木板顶端B相对于水平地面的高度和长木板底端A与墙角C之间的距离
b.将小铁块连上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得到的纸带如下图, A、B、C、D、E是纸带上连续的5个点。

现用刻度尺直接测出AC、CE的距离分别为:;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重力加速度为.由此可求得铁块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            (用和测得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分)(1)如左下图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该同学有装置和操作中的主要错误是:(至少三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做出的a-F图线应如右上图中图线1所示,有同学根据实验作出图线如右上图中的图线2所示,其实验过程中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根据实验作出的图线如右上图中的图线3所示,其实验过程中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分)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弹簧固定,用手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 g的砝码若干个.
(g=10 m/s2)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________
(2)该同学在重2N的木块上加放了2个砝码,弹簧测力计稳定后的示数为1.5N , 则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分)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 6个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的时间为0.02s).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剪开分成五段(分别叫做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
(1)若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做出能用-t关系的图线,请你指出哪个轴相当于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要想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段纸带的长度为2.0㎝,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则加速度为__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那些说法是正确的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即可
C、将弹簧秤拉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物块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b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在打下第“0”到打下第“2”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________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J;(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
(2) 设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2时m2物块所在位置为零势面,则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3时m2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J;
(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如图c所示,
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4、5、6均为记数点,且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现测得: s1=1.40cm,s2=1.90cm,s3=2.40cm,s4=2.90cm,s5=3.40cm,s6=3.90cm。

(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2、3、4、5、6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2=      cm/s,v3=      cm/s,v4=       cm/s,v5=        cm/s,v6=        cm/s。  
(2)在下边的坐标纸上作出速度—时间图象(从1开始计时)。
(3)根据作出的速度—时间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取二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