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实线为一带正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M为这轨迹上的两个点,由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电势最高
B.粒子在P点比在M点时的电势能较小
C.粒子在P点比在M点时加速度大
D.粒子在M点比在P点时动能大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B.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D.法拉第发现电流了电流磁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12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边界半径为R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负点电荷从圆边缘的P点沿直径方向进入匀强磁场中,射出磁场时速度方向偏转了60°.不计点电荷的重力.
(1)求点电荷速度υ的大小?
(2)如果点电荷速度大小不变,以不同方向从P点进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点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不同,求点电荷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上期末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均匀导线制成的单位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每边长为L=0.2m,总电阻为R=10Ω,总质量为m=0.04 kg。将其置于磁感强度为B=5T的水平匀强磁场上方h=0.45m处,如图所示。线框由静止自由下落,线框平面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cd边始终与水平的磁场边界平行。当cd边刚进入磁场时,(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
(3)若此时线框加速度恰好为零,求线框下落的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上期末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垂直纸面的正方形匀强磁场区域内有一处于纸面内的正方形导体框abcd,现将导体框分别向右以速度v和向左以速度3v匀速拉出磁场,则在这两个过程中 ( )
A.导体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B.安培力对导体框做功相同
C.导体框ab边两端电势差相同
D.通过导体框截面的电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西省赣州市六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9分)水平面上有电阻不计的U形导轨NMPQ,它们之间的宽度为L,M和P之间接入电动势为E的电源(不计内阻)。现垂直于导轨搁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ab,并加一个范围较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且指向右斜上方,如图所示,问:
(1)当ab棒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2)若B的大小和方向均能改变,则要使ab棒所受支持力为零, B的大小至少为多少?此时B的方向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西省赣州市六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原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当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则( )
A.电压表读数减小 B.电流表读数增大
C.质点P将向上运动 D.R3上消耗的功率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与阻值R=9 Ω的电阻串联在电上,电电动势E=30 V,内阻r=1 Ω,用理想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端电压U=10 V,已知电动机线圈电阻RM=1 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0 A
B.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小于10 A
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大于16 W
D.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6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度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12分)一台发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000kW,电压为4000V,经变压器T1升压后向远方输电。输电线路总电阻R=1kΩ.到目的地经变压器T2降压,使额定电压为220V的用电器正常工作。若在输电线路上消耗的功率为发电机输出功率的10%,T1和T2为理想变压器,发电机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试求:
(1) 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
(2) T1和T2 原、副线圈匝数比各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