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赫兹实验所用的感应圈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产生数千伏高电压的实验装置,当火花在感应圈两个金属球间跳动时,旁边导线环两个小球间也跳过火花,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当火花在感应圈两个金属球间跳动时,必定建立一个快速变化的电磁场.这种变化的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快速传播,当电磁波经过导线环时,迅速变化的电磁场在导线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使得导线环的两个小球间也产生了火花。在赫兹实验中,感应圈成了电磁波发射器,导线环成了电磁波的检测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在每两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赫兹则
(1)打点计时的周期为
0.02
0.02
s,打下A点到打下B点的时间间隔为
0.1
0.1
s;
(2)打下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0.51
0.51
m/s;
(3)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2.0
2.0
 m/s2(本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利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已备好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固定计时器用的夹子、铁架台、纸带,另外还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低压直流电源、导线、复写纸片、天平、秒表等,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还缺少的器材是
 

(2)若应用公式v=gt计算即时速度进行验证,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赫兹,甲、乙两条实验纸带,如图所示,应选
 
纸带好.
(3)若通过测量纸带上某两点间距离来计算即时速度,进行验证,设已测得点2到4间距离为s1,点0到3间距离为s2,打点周期为T,为验证重物开始下落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点3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实验后,s1、s2和T应满足的关系为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修3—5)

⑴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E.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估算原子核半径和原子的核电荷数。

 (2)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他们的发明利用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如图所示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有A和K的为光电管,其中A为阴极,K为阳极。理想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理想电压表用来指示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现接通电源,用光子能量为10.5eV的光照射阴极A,电流计中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滑动,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V;现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4.5eV

B. 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电流计的读数不为零

C. 若用光子能量为12eV的光照射阴极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变大

D. 若用光子能量为9.5eV的光照射阴极A,同时把滑片P向左移动少许,电流计的读数一定不为零

⑶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此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E的可能值为(  )

A、△n=1,13.22 eV <E<13.32 eV

B、△n=2,13.22 eV <E<13.32 eV

C、△n=1,12.75 eV <E<13.06 eV

D、△n=2,12.75 eV <E<13.06 eV

⑷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原子能级存在的假设。设电子的质量为m,原子的质量为m0,基态和激发态的能级差为ΔE,试求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假设碰撞是一维正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研究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时要保证          不变.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则从纸带上可以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记录计数点2处的速度v=_______m/s.(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