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木板表面钉上复写纸和白纸,并将该木板竖直立于槽口附近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10.00cm,A、B间距离y1=4.78cm,B、C间距离y2=14.58cm.(g取9.80m/s2
①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得小球初速度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②小球初速度的测量值为
 
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①某同学进行实验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把第一点(初速度为零)记作O点,测出点O、A间的距离为68.97cm,点A、C间的距离为15.24cm,点C、E间的距离为16.76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重锤的质量为m=1.0kg,则打点计时器在打O点到C点的这段时间内,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
②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
 
 m/s2
③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大于重锤增大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带着纸带下落的过程中存在着阻力的作用,用题目中人出的已知值可求出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
 
N.
精英家教网
分析:(1)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差等于定值,可以求得运动的时间,再有速度公式可以求初速度;
(2)C点是AE的中间时刻,C的瞬时速度和AE的平均速度相等,进而可以求得C点时的动能,由Ep=mgh可以求得减小的势能,再根据总的能量守恒可以求得平均阻力的大小.
解答:解:(1)在竖直方向上由△h=gt2
△h=y2-y1
 求得时间t=
y2-y1
g
=0.1s.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小球初速度v0=
X
t
=x
g
y2-y1
=
0.1
0.1
m/s=1.0m/s.
(2)
①C点的速度为,
Vc=VAE=
(15.24+16.76)×10-2
4×0.02
=4m/s,
动能的增加量EK=
1
2
mVc2=0.5×1×42=8J,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Ep=mgh=8.25J,
②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差等于定值知,
△h=at2
a=
△h
t2
=
(16.76-15.24) ×10-2
0.042
=9.5m/s2
③由能量守恒知,
fh=Ep-EK
平均阻力大小为f=
EpEK
h
=0.3N.
故答案为:(1)x
g
y2-y1
;1.(2)8;8.25;9.5;  0.3.
点评: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差等于定值,这个结论是在高中常用的一个结论,在求加速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这个结论来求的;减小的势能大于增加的动能,就是由于阻力做功的原因,由能量守恒就可以求出阻力的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CE
ACE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F.斜槽必须是光滑的,以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后,为算出其初速度,实验中需测量的数据有
小球从原点到某时刻的水平位移x
小球从原点到某时刻的水平位移x
从原点到该时刻的竖直位移y
从原点到该时刻的竖直位移y
.其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
x
g
2y
x
g
2y

(3)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而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根据图示,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C
C

A.1.0m/s    B.10m/s    C.2.0m/s     D.2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
CF
CF

A.游标卡尺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秤    F.重锤线
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D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2)某电阻额定电压为3V(阻值大约为10Ω).为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约5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略)
H:电键、导线若干.
①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择的器材为(只需添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电流表
A
A
.电压表
C
C
.滑动变阻器
E
E

②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适的电路是
C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要求在安装实验装置时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其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已知图中小方格的边长L,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v0=
 
(用L、g表示)(g已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湖北模拟)实验题
(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木板表面钉上复写纸和白纸,并将该木板竖直立于槽口附近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10.00cm,A、B间距离y1=4.78cm,B、C间距离y2=14.58cm.(g取9.80m/s2
①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得小球初速度为v0=
x
g
y2-y1
x
g
y2-y1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②小球初速度的测量值为
1.0
1.0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有,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滑动变阻器有R1(10Ω,2A)和R2(100Ω,0.1A)各一只.
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R1
R1
 (填“R1”或“R2”).在实验中测得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得到如图丙所示的U-I图线,由图可求出该电源电动势E=
1.45
1.45
V;内阻r=
1.75
1.75
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
③电动势测量值
=
=
真实值,内电阻测量值
真实值.( 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
 

A.刻度尺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秤    F.重垂线(2)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3)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检查方法是
 

(4)某同学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小方格的边长L=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0=
 
(用L、g表示),其值是
 
m/s.c点的速度大小为
 
.(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