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用该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
C. 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实验测量
D. 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C
【解析】A:伽利略用该实验证明: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故A项错误。
B:其中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故B项错误。
CD: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理得到,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测量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使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比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__个点没有标出;
(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 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vB | vC | vD | vE | vF | |
数值(m/s) | 0.640 | 0.721 |
(4)如果打A点时开始计时,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
【1】若图2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0×10-2 s ,则圆盘的转速为__________________转/s。(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0.20 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________cm。(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辆质量m=2.0 t的小轿车驶过半径R=90 m 的一段圆弧形桥面,取g=10 m/s2.问:
(1)若桥面为凹形,汽车以2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对桥面的压力是多少?
(2)若桥面为凸形,汽车以1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是多少?
(3)汽车以多大的速度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 5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表中。(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vB | vC | vD | vE | vF | |
数值/(m·s-1)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在图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做“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
(1)实验中除了电磁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直轨道、细线、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填选项代号)______.
A.220V、50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4-6V、50Hz交流电源.
D.刻度尺
E.秒表
F.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一端
B.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先释放小车,待小车有较大速度后再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3)某同学在做“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图给出了从0点为计时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cm,x2=1.90cm,x3=2.40cm,x4=2.90cm,x5=3.40cm,x6=3.90cm.(注:以下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计数点3处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 )
A. 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B.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
C. 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D. 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块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此图像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通过实验描绘一个“2V 1W”小灯泡的U-I曲线。该同学已正确选用合适的器材及其量程,并连接好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能在0~2V范围内连续变化,且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
(1)在连接最后一根导线的c端到直流电源正极之前,请指出其中仅有的2个不当之处,并说明如何改正: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同学在正确完成实验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小灯泡的U-I特性曲线,将此小灯泡接在电动势为1.5V.内阻为1.0Ω的电源上,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_______ W。(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