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在“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重锤拖动的纸带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了依次打出的A、B、C、D、E共5个计数点,如图1所示,
(1)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1.60cm,BC=21.20cm,CD=30.90cm,DE=40.60cm,d=16.00cm.则: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对应的重锤的速度大小为
4.00
4.00
m/s(要求尽量精确);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9.68
9.68
m/s2.(以上两个数据要求: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该同学从A、B、C、D、E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四段(分别为a、b、c、d段),将这四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由此他认为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求得图线斜率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你认为他的这种方法可行吗?
可以
可以
(填:可以 或 不可以)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运用逐差法,根据△x=aT2求出加速度,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纸带的长度等于此段纸带通过的位移,将每段时间看作一个单位,纸带的长度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
解答:解:(1)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对应的重锤的速度大小为:
vD=
d
2t
=
0.16
2×0.02
m/s=4.00m/s
由xCD-xAB=2a1T2,xDE-xBC=2a2T2,得:
a1=
xCD-xAB
2T2
,a2=
xDE-xBC
2T2

则得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
a
=
a1+a2
2
=
(xCD+xDE)-(xAB+xBC)
4T2
=
(30.90+40.60)-(11.60+21.20)
4×0.12
×10-2
=9.68m/s2
(2)纸带的长度等于各段纸带通过的位移,将每段时间看作一个单位,那么纸带的长度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此平均速度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所以他的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故答案为:(1)4.00,9.68;(2)可以
点评:对于纸带的处理,关键要理解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出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第2题,要抓住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减小了解题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
(1)用砂摆可以描绘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1所示,木板在水平面内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砂摆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则砂摆中漏下的细沙在木板上形成振动图线,若已知砂摆的摆长L.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要测出木板的速度v,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
 
的长度s,用上述量表示的木板速度的表达式为v=
 

(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个打点取一个记数点,共取了7个记数点,测出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6,然后他把纸带上S1、S2、S3…S6各段准确地剪开成6段,按图2那样贴在坐标纸上,彼此不留间隙也不重叠,纸带下端都准确地与横轴重合,S1的左边准确地与纵轴重合,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
①在图中作出该运动的v-t图线;
②说明如何利用作出的v-t图象求加速度a.
(3)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一般是不用新电池而用旧电池进行实验,其原因是:旧电池的内阻较大,而新电池的内阻很小,实验时,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很小,从而影响测量值的精确性,如果要较为精确地测量一节新电池的内阻,可用以下给定的器材和一些导线来完成实验.
①在图3中用连线的方法将这些仪器连成电路.
②写出实验得出的新电池内阻r的表达式,并说明各字符的物理含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南昌八一、洪都、麻丘中学高一上期期中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重锤拖动的纸带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了依次打出的A、B、C、D、E共5个计数点,如下图所示,

(1)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1.60 cm,BC=21.20 cm,CD=30.90 cm,DE=40.60 cm,d=16.00 cm。则: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对应的重锤的速度大小为        m/s(要求尽量精确);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以上两个数据要求: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该同学从A、B、C、D、E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四段(分别为a、b、c、d段),将这四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由此他认为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求得图线斜率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你认为他的这种方法可行吗?         (填:可以 或 不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西南昌八一、洪都、麻丘中学高一上期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重锤拖动的纸带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了依次打出的A、B、C、D、E共5个计数点,如下图所示,

(1)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1.60 cm,BC=21.20 cm,CD=30.90 cm,DE=40.60 cm,d=16.00 cm。则: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对应的重锤的速度大小为         m/s(要求尽量精确);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以上两个数据要求: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该同学从A、B、C、D、E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四段(分别为a、b、c、d段),将这四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由此他认为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求得图线斜率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你认为他的这种方法可行吗?          (填:可以 或 不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用砂摆可以描绘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1所示,木板在水平面内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砂摆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则砂摆中漏下的细沙在木板上形成振动图线,若已知砂摆的摆长L.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要测出木板的速度v,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______的长度s,用上述量表示的木板速度的表达式为v=______.
(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个打点取一个记数点,共取了7个记数点,测出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6,然后他把纸带上S1、S2、S3…S6各段准确地剪开成6段,按图2那样贴在坐标纸上,彼此不留间隙也不重叠,纸带下端都准确地与横轴重合,S1的左边准确地与纵轴重合,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
①在图中作出该运动的v-t图线;
②说明如何利用作出的v-t图象求加速度a.
(3)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一般是不用新电池而用旧电池进行实验,其原因是:旧电池的内阻较大,而新电池的内阻很小,实验时,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很小,从而影响测量值的精确性,如果要较为精确地测量一节新电池的内阻,可用以下给定的器材和一些导线来完成实验.
①在图3中用连线的方法将这些仪器连成电路.
②写出实验得出的新电池内阻r的表达式,并说明各字符的物理含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