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

B. 用比值法来描述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其表达式a=F/m

C. 将物体视为质点,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D.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答案】D

【解析】

A、牛顿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故A错误;

B、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故不是比值定义法;故B错误;

C、质点采用的物理方法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C错误;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乐乐同学在校运动会上,获得百米短跑冠军,是由于他在这百米中( )

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达

C. 平均速度大

D. 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是(

A. 位移、时间、速度 B. 速度变化量、速率、加速度

C. 路程、时间、速率 D. 加速度、速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物质的发展历程中,下面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发展(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伽利略 D. 亚里士多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A.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约1

B.电流表(满偏电流3mA,内阻10Ω

C.安培表,量程0~06A,内阻约为0

D.电阻箱0~9999Ω

E.滑动变阻器0~20Ω10A

F.滑动变阻器0~100Ω1A

G.电键和导线若干

1)由于没有电压表,该同学用电流表G和电阻箱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_________Ω

2)为了能较为准确地进行测量,以及操作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3)请在图1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4)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相应的示数I,并计算出改装后的电压表的读数U,在坐标纸中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U-I图像,由图像可知:E=____________Vr=_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DEF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照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可以知道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sA点到D点的距离是_____cmD点到G点的距离是_____cm

2)通过测量不难发现,(SBC﹣SAB)与(SCD﹣SBC)、与(SDE﹣SCD)、基本相等.这表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拖动纸带的小车做的是_____运动;

3)经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后,可以求得加速度的a=_____m/s2

4)还可以求出,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____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电路,电源的电动势E恒定,内阻r = 1Ω,定值电阻R3=5Ω,电表均为理想的当开关S 断开与闭合时,ab 段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R1 、R2可能分别为3Ω、6Ω

B电阻R1 、R2可能分别为4Ω、5Ω

C开关S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可能小于S 闭合时的示数

D开关S从断开到闭合,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大小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大小之比一定等于6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电容器上标有“25V470μF”的字样,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25V

B. 当工作电压是25V时,电容才是470μF

C. 击穿电压高于额定电压

D. 此电容器只能在直流25V及以下电压才能正常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的研究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B、库伦提出了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方法

C、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D、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电场强度,电容,加速度都是采用了比值法定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