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B.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
D.汤姆生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C

解析试题分析:A.光电效应是原子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选项A错误;
B、n=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发出条谱线,故B正确;
C、β衰变指原子核内的中子发生衰变,一个中子衰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核电荷数+1,原子序数+1故C正确;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考点:光电效应;玻尔理论;放射性衰变;α粒子散射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做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被光照射发生了光电效应,实验测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A、C两点坐标已知,由图象可求(      )

A.该金属的逸出功                                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
C.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                  D.普朗克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曾经大胆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
B.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而且粒子的能量ε和动量p跟它对所应的波的频率和波长λ之间,遵从关系
C.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D.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E.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它稳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将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6分)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E.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非常短,这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创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B.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核电荷数减少4
C.重核的裂变过程总质量亏损,轻核的聚变过程总质量增加
D.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B.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单缝衍射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B.自然光斜射到玻璃、水面、木质桌面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存在,后来由他又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利用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
B.电子吸收光子后一定能从金属表面逸出,成为光电子
C.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吸收若干个光子,积累了足够的能量才能从金属表面逸出
D.无论光子能量大小如何,电子吸收光子并积累了能量后,总能逸出成为光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截面为ABC的玻璃直角三棱镜放置在空气中,宽度均为d的紫.红两束光垂直照射三棱镜的一个直角边AB,在三棱镜的另一侧放置一平行于AB边的光屏,屏的距离远近可调,在屏上出现紫.红两条光带,可能是(    )

A.红色光带在上,紫色光带在下,红色光带较宽
B.红色光带在下,紫色光带在上,红色光带较宽
C.紫色光带在上,红色光带在下,紫色光带较宽
D.紫色光带在下,红色光带在上,紫色光带较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