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弹簧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为x=8sin4πt,式中位移x和时间t的单位分别是cm和s.弹簧振子的振幅为
8
8
cm;在t=0.375s时,描述弹簧振子的物理量中,达到最大值的有
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等(写出一个即可).
分析:由x=8sin4πt,得到振子的振幅,再根据表达式,即可确定时间t时,哪个量达到最大,从而确定求解.
解答:解: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为x=8sin4πt,因此得到弹簧振子的振幅为8cm,
当在t=0.375s时,则有位移为-8cm,所以达到最大值的有: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回复力(弹簧弹力)或者振子的加速度,或弹簧的弹性势能;
故答案为:8;弹簧的弹性势能、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回复力(弹簧弹力)或者振子的加速度.
点评:本题可根据简谐运动的标准方程y=Asinωt,读出振幅和角频率,由公式来确定最大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盐城三模)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的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的
BD
BD

A、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外界对液体作用引起的.
B、多晶体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C、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力能最大.
D、温度相同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
(2)给旱区人民送水的消防车停在水平地面上,在缓慢放水的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作用力,则胎内
吸收
吸收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车胎内壁受到气体分子平均撞击次数不清
减少
减少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0=22.4L/mol,请估算教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间距d.设教室内的温度为0℃,阿伏加德罗常数NA=6X1023mol-1,(要写出必要的推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B.
(1)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BC

A、震源停止振动时,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
B、地震波能传播能量.
C、当地震波由海底传播到海水中时地震波的频率不变.
D、地震波与电磁波一样均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质点P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这列波的传播速度
2
2
m/s,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X=
8sin0.5πt
8sin0.5πt
cm.
(3)如图丙所示,一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砖放在水平面上,折射率n=
2
.入射光线垂直于AB边从F点射入玻璃砖,经E点折射后到达地面上的P点,已知AE=ED=L,∠ABD=60°,试求光线从F到P所用时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

C.(1)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但安全是核电站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钚的危险性在于它对人体的毒性,与其他放射性元素相比钚在这方面更强,一旦侵入人体,就会潜伏人体肺部、骨骼等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94239Pu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94239Pu→X+24He+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D
AD


A、X原子核中含有143个中子.
B、100个94239Pu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50个.
C、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
D、衰变发出的γ、放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2)氢原子弹的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四条谱线,其中在靛紫色区内的一条是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氢原子跃迁到n=2的能级发出的,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普朗克恒量h=6.63×10-34J?s,则该条谱线光子的能量为
2.55
2.55
eV,该条谱线光子的频率为
6.15×1014
6.15×1014
Hz.(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已知金属铷的极限频率为5.15×1014Hz,现用波长为5.0×10-7m的一束光照射金属铷,能否使金属铷发生光电效应?若能,请算出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B两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12分)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第1种变化是从A

B,第2种变化是从AC,比较两种变化过程则:  ▲  

A.AC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 

B.A到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

C.两个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一样 

D.两个过程气体内能增加相同

.2.某人做一次深呼吸,吸进400cm3的空气,据此估算他吸入的空气分子总数约为  ▲  个(取一位有效数字,NA =6.02×1023 mol-1)。

.3.在一个恒定标准大气压P=1.0×105 Pa下,水在沸腾时,1g的水由液态变成同温度的气态,其体积由1.0 cm3变为1701 cm3。已知水的汽化热为L=2264J/g。则体积膨胀时气体对外做的功为  ▲  ;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  ;气体的内能变化量为    ▲   

B.(选修模块3-4)(12分)

.1、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时钟,A放在地面上,BC分别放在两个火箭上,以速度vbvc朝同一方向飞行,vbvc。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关于时钟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A.B钟最快,C钟最慢           B.A钟最快,C钟最慢

C.C钟最快,B钟最慢           D.A钟最快,B钟最慢

.2、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 t = 0时刻刚好到达x = 2m处,该波的波长

m,此时x = 1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为  ▲  (选填“y轴正方向”或“ y轴负方向”),已知该波的速度为v = 4m/s,则经  ▲  s时间x = 5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3、如图为一圆柱形的玻璃棒过中心轴线的剖面图,该玻璃的折射率为n = ,现有一束光线lAB面射入,入射角θ = 60°,则折射角α=   ,该束光线能否从 AD边射出    ▲    (填“能”或“不能”)

C.(选修模块3-5)(12分)

.1、太阳以“核燃烧” 的方式向外界释放能量,这种燃烧过程使太阳的“体重”每秒钟减少400万吨,这里“核燃烧”是指    ▲     

A.重核裂变        B.轻核聚变        C.原子能级跃迁       D.衰变

.2、在研究光电效应实验中,铝的逸出功为4.2ev,现用波长为200nm的光线照射铝板,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v,若增加该入射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从铝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 ▲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普朗克常量h=6.30×10-34 J·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质量相等且m1m2都等于1kg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分别以速度v1=2m/s、v2=1m/s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

m2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

两球第一次碰后m2球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年江苏省南京、盐城高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的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的______
A、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外界对液体作用引起的.
B、多晶体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C、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力能最大.
D、温度相同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
(2)给旱区人民送水的消防车停在水平地面上,在缓慢放水的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作用力,则胎内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车胎内壁受到气体分子平均撞击次数不清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22.4L/mol,请估算教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间距d.设教室内的温度为0℃,阿伏加德罗常数NA=6X1023mol-1,(要写出必要的推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B.
(1)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震源停止振动时,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
B、地震波能传播能量.
C、当地震波由海底传播到海水中时地震波的频率不变.
D、地震波与电磁波一样均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质点P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这列波的传播速度______m/s,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X=______cm.
(3)如图丙所示,一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砖放在水平面上,折射率n=.入射光线垂直于AB边从F点射入玻璃砖,经E点折射后到达地面上的P点,已知AE=ED=L,∠ABD=60°,试求光线从F到P所用时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

C.(1)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但安全是核电站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钚的危险性在于它对人体的毒性,与其他放射性元素相比钚在这方面更强,一旦侵入人体,就会潜伏人体肺部、骨骼等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94239Pu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94239Pu→X+24He+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X原子核中含有143个中子.
B、100个94239Pu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50个.
C、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
D、衰变发出的γ、放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2)氢原子弹的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四条谱线,其中在靛紫色区内的一条是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氢原子跃迁到n=2的能级发出的,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普朗克恒量h=6.63×10-34J?s,则该条谱线光子的能量为______eV,该条谱线光子的频率为______Hz.(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已知金属铷的极限频率为5.15×1014Hz,现用波长为5.0×10-7m的一束光照射金属铷,能否使金属铷发生光电效应?若能,请算出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宿迁市2010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一) 题型:填空题

 【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B两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12分)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第1种变化是从A

B,第2种变化是从AC,比较两种变化过程则:  ▲  

A.AC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 

B.A到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

C.两个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一样 

D.两个过程气体内能增加相同

.2.某人做一次深呼吸,吸进400cm3的空气,据此估算他吸入的空气分子总数约为   ▲  个(取一位有效数字,NA = 6.02×1023 mol-1)。

.3.在一个恒定标准大气压P=1.0×105 Pa下,水在沸腾时,1g的水由液态变成同温度的气态,其体积由1.0 cm3变为1701 cm3。已知水的汽化热为L=2264J/g。则体积膨胀时气体对外做的功为  ▲  ;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   ;气体的内能变化量为    ▲   

B.(选修模块3-4)(12分)

.1、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时钟,A放在地面上,BC分别放在两个火箭上,以速度vbvc朝同一方向飞行,vbvc。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关于时钟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A.B钟最快,C钟最慢           B.A钟最快,C钟最慢

C.C钟最快,B钟最慢           D.A钟最快,B钟最慢

.2、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 t = 0时刻刚好到达x = 2m处,该波的波长

m,此时x = 1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为  ▲  (选填“y轴正方向”或“ y轴负方向”),已知该波的速度为v = 4m/s,则经  ▲  s时间x = 5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3、如图为一圆柱形的玻璃棒过中心轴线的剖面图,该玻璃的折射率为n = ,现有一束光线lAB面射入,入射角θ = 60°,则折射角α =   ,该束光线能否从 AD边射出    ▲    (填“能”或“不能”)

C.(选修模块3-5)(12分)

.1、太阳以“核燃烧” 的方式向外界释放能量,这种燃烧过程使太阳的“体重”每秒钟减少400万吨,这里“核燃烧”是指    ▲     

A.重核裂变        B.轻核聚变        C.原子能级跃迁       D.衰变

.2、在研究光电效应实验中,铝的逸出功为4.2ev,现用波长为200nm的光线照射铝板,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v,若增加该入射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从铝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  ▲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普朗克常量h=6.30×10-34 J·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质量相等且m1m2都等于1kg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分别以速度v1=2m/s、v2=1m/s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

m2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

两球第一次碰后m2球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