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明在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如图所示的纸带(电源频率是50Hz)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点1对应的瞬时速度_____________m/s,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_____________m/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0.386m/s 0.906m/s 1.30m/s2

【解析】

[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3].根据加速度定义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左右两个水平面上各固定有平放的气缸AB,两气缸内壁光滑;两气缸的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SS,用刚性杆连接,刚性杆和活塞可左右移动。现A气缸内封闭体积为2V的某种气体,B气缸内封闭体积为V的另一种气体。已知此时两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均为TB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3p,大气压强为p0AB两气缸的气体均可看作理想气体。则

(i)此时A气缸内的气体压强;

(ii)现让两气缸内气体温度均发生改变,稳定后,A气缸内封闭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其中A气缸内气体温度变为T,求B气缸内气体温度(已知活塞移动过程中始终与气缸紧密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质点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x图象斜率等于质点运动加速度

C.四边形AABB面积可表示质点运动时间

D.四边形BBCC面积可表示质点运动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传感器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压力,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A1s时人处在下蹲的最低点

B2s时人处于下蹲静止状态

C该同学做了2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D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模拟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AB为理想变压器,R为输电线路的电阻,灯泡LlL2规格相同,保持变压器A的输入电压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SA的输入功率减小

B.断开SLl不受影响

C.将滑片P下移,灯泡Ll变暗

D.将滑片P上移,A的输入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为μ=0.1的水平面上有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拉力F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10m/s2)

A.10N,方向向右

B.1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

D.20N,方向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根据E= 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E= F/q,与检验电荷的受力大小及带电量无关

C.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即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D. 公式E=F/qE=kQ/r2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一个带电荷量为2×10-8 C的正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无限远处时,静电力做功8×10-6 J;若把该电荷从电场中的B点移到无限远处时,静电力做功2×10-6 J,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

(1)A点的电势。

(2)A、B两点的电势差。

(3)若把电荷量q= -2×10-5 C的电荷由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的功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线圈ABCD匝数n=10,面积S=0.4m2,边界MN(与线圈的AB边重合)右侧存在磁感应强度B=T的匀强磁场,若线圈从图示位置开始绕AB边以ω=10π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产生的是正弦交流电

B.线圈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最大感应电动势为40V

C.线圈转动s时瞬时感应电动势为40V

D.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4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