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解答:解:A、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知前10s物体的加速度为a1=
△v
△t
=
5-0
10
=0.5m/s2,后5s物体的加速度为a2=
△v
△t
=
0-5
15-10
=-1m/s2.故A正确.
B、C,15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所以不可能回到出发点,10s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变化,故B、C错误.
D、由于15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所以15s末物体距离出发点最远.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速度图象反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直接读出物体的速度,根据斜率求解加速度、由“面积”求解位移,是基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前10秒物体的加速度为
0.5
0.5
m/s2,15秒内物体的总位移为
37.5
37.5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①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某物体,牵引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计时器的打点周期T=0.02s,取下纸带后,由某一计时点开始,每隔五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1那样贴在直角坐标平面上,彼此不留间隙,也不要重叠.纸带下端都要准确地与横轴重合,每一条纸带的左边准确地与纵轴平行,图的纵轴上已标出了每条纸带的长度L(单位:mm).今以横轴为时间轴,令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一个时间单位:0.1s,以纵轴为速度轴,纵轴上原来标的每毫米代表一个速度单位:10mm/s.
(1)在每段纸带的上边缘中点画“?”作为计数点,在新的坐标里每个计数点的纵坐标表示
相对应的单位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相对应的单位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画一直线,使尽可能多的计数点落在此直线上,并使直线两侧的计数点数目大致相等,这条直线便是运动物体的
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
图线.
(3)求出上述直线的斜率,可知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0.75
0.75
m/s2
②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
(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基本思路是
先保持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
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
先保持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
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她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a.
把木板的末端垫起适当高度以平衡摩
擦力;
把木板的末端垫起适当高度以平衡摩
擦力;
;b.
砂和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
量;
砂和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
量;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a=
2s
t2
计算;B、根据a=
△s
T2
利用逐差法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
B
B
比较合理.
(4)下表是该同学在探究“保持m不变,a与F的关系”时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做出a-F图象;
( 小车质量:M=0.500kg,g=10m/s2 )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m砂和桶(kg) 0.010 0.020 0.030 0.040 0.050 0.060
a(m/s2 0.196 0.390 0.718 0.784 0.990 1.176
(5)针对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就其中的某一环节,提出一条你有别于该同学的设计或处理方法:
①采用气垫导轨以减小摩擦力;
②利用“光电门”和计算机连接直接得到加速度,
③利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
④用弹簧秤测量砂和桶的重力;
⑤用力和加速度的比值是否不变来处理数据,等等.
①采用气垫导轨以减小摩擦力;
②利用“光电门”和计算机连接直接得到加速度,
③利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
④用弹簧秤测量砂和桶的重力;
⑤用力和加速度的比值是否不变来处理数据,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第1s末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第2s内、第3s内物体的加速度相同C、第2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并向反方向运动D、在图示6s内物体的位移始终不为负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