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影子边缘发虚,是由于光的干涉造成的 
B.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时,可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来减少反射光 
C.照相机镜头在阳光下看上去呈淡紫色,是由于光的衍射造成的  
D.凸透镜把阳光会聚成边缘带彩色的光斑,“彩色边缘”是由于光的干涉造成的 

B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的影子边缘发虚,是由于光传播过程中在绕过障碍物的边缘时发生的衍射现象造成的,A错;光在介质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会产生偏振现象,反射光和折射光是不同的偏振光,在镜头前加上合适的偏振片可以过滤一部分反射光,B正确;照相机镜头在阳光下看上去呈淡紫色,是由于镜头上的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干涉所致,C错;凸透镜边缘的构造类似于三棱镜,彩色边缘是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而被分开产生的,D错。
考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1 eV,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中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的光谱线条数是:

A.2条B.4条C.5条D.6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由光电效应现象可知光子与电子是同一种粒子
C.在一束光中,光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光表现出波的性质
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在光子能量ε=hν中,频率ν仍表示的是波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裂变物质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链式反应不能进行
C.原子核内部一个质子转化成一个中子时,会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
D.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氢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n=3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刚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从激发态n=2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B.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用а粒子打击金箔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1919年用а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两种粒子,测出了它们的质量和电量,证明了原子核内部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任何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D.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右图所示,该装置是利用光电管产生光电流的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为光电管的阳极
B.通过灵敏电流计G的电流方向从b到a
C.若用黄光照射能产生光电流,则用红光照射也一定能产生光电流
D.若用黄光照射能产生光电流,则用紫光照射也一定能产生光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三种不同的入射光A、B、C分别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a、b、c表面,均恰能使金属中逸出光电子,若三种入射光的波长λA>λB>λC,则(  )
A.用入射光A照射金属b和c,金属b和c均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用入射光A和B照射金属c,均可使金属c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C.用入射光C照射金属a与b,金属a、b均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用入射光B和C照射金属a,均可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平行光通过小孔得到的衍射图样和泊松亮斑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衍射图样的中心都是亮斑
B.泊松亮斑中心亮点周围的暗环较宽
C.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的中心是暗斑,泊松亮斑图样的中心是亮斑
D.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均匀的,泊松亮斑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红外遥感卫星通过接收地面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探测地面物体的状况。地球大气中的水汽(H2O).二氧化碳(CO2)能强烈吸收某些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即地面物体发出的某些波长的电磁波,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大气层被遥感卫星接收。图为水和二氧化碳对某一波段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情况,由图可知,在该波段红外遥感大致能够接收到的波长范围为(    )

A.2.5~3.5μm B.4~4.5μm
C.5~7μm D.8~13μ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