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体现了等效替换的思想
B.库仑扭秤实验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都用了放大的思想
C.加速度a=、电场强度E=
都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闭合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边长ab=1.0m、bc=0.5m,电阻r=2Ω,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取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求:
(1)3s时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感应电流的方向;
(2)在1s~5s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q;
(3)在0~5s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车P高h,质量为m的小物块Q的大小不计,位于平板车的左端,系统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R,一端悬于Q正上方高为R处,另一端系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大小不计)。今将小球拉至悬线与竖直位置成60°角,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时与Q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已知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大小是平板车速度的两倍,Q与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M=4m,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求小球刚到达最低点的速度大小和碰撞后小物块Q的速度vQ大小;
(2)小物块Q在平板车上运动的时间t;
(3)平板车P的长度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水平正方形桌面距离地面高度为,将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桌子边缘上的两点,将小球置于橡皮筋的中点,向左移动距离s,使橡皮筋产生形变,由静止释放后,小球飞离桌面,测得其平抛的水平射程为L。改变橡皮筋的条数,重复实验:
(1)实验中,小球每次释放的位置到桌子边缘的距离s应_____(填“不同”、“相同”或“随意”)。
(2)取橡皮筋对小球做功W为纵坐标,为了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应以____为横坐标(填“”或“
”)。若直线与纵轴的截距为b,斜率为k,可求得小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最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滑雪运动员不借助滑雪仗,以加速度a1由静止从坡顶沿直线匀加速滑下,测得20s后的速度为20m/s,50s时到达坡底,又以加速度a2沿水平面匀减速运动25s后停止。求:
(1)a1和a2的大小;
(2)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s时的速度大小;
(3)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个有小缺口的导体环连接成如图形状,连接点为M和N。大圆的电阻为4Ω,小圆的电阻为1Ω。小圆内均匀分布着垂直纸面向外匀强磁场,磁感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B=0.1+0.2t(T),已知小圆的面积为0.5m2。试求:
(1)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2)M、N两点间的电压多大?哪点电势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C.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大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5月11日,京沪高铁开始运行试验,列车运行时,一瓶矿泉水始终静止在水平车窗台面上(如图).假设列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则( )
A.若列车做匀速运动,瓶不受摩擦力作用
B.若列车做加速运动,瓶不受摩擦力作用
C.若列车做匀速运动,瓶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D.若列车做加速运动,瓶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人分别站在车的两端.当两人同时相向运动时( )
A.若小车不动,两人速率一定相等
B.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小
C.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
D.若小车向右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