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 = 0),然后每隔0.1s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F……所示。
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
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有______和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含砝码)
(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v3=0.86m/s)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像。
(3)观察v-t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_____。根据v-t图像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 ______m/s2 。
(4)某同学测量了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OA=7.05cm,AB=7.68cm,BC=8.31cm,CD=8.95cm,DE=9.57cm,EF=10.20cm,通过分析小车的位移变化情况,也能判断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你说明这样分析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 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0.62 相邻相等时间(0.1s)内的位移变化量均为0.63cm左右,在误差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1)[1]AB .图中打点计时器用的是50 Hz交流电源而不是直流电源,故选项A正确,B错误;
C.测量纸带上的点之间距离时,还需要用到刻度尺,故选项C正确;
D.但是不用秒表,因为计时器的点间距能够说明间隔时间的问题,选项D错误;
E.实验用不到天平,因为不用测量质量,选项E错误。
故选AC。
(2)[2]先画出C点,即在时间为0.3s时找出对应的速度0.86m/s即可,然后将图中各点用直线画出来;
(3)[3]因为它是一条直线,说明其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故说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说是因为速度的变化的相同时间内是相同的.
[4]加速度的大小可以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来计算得出
;
计算加速度时需要在直线上取两个点,所取的点间距尽量大一些;
(4)[5]由于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的变化量是相等的,故我们只需要验证这个运动是不是满足这个关系就可以;由于相邻点间的时间是相等的,又因为
,…;
说明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是相等的,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设想,物体抛出的速度很大时,就不会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如图所示,将物体从一座高山上的O点水平抛出,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一次比一次远,设图中A、B、C、D、E是从O点以不同的速度抛出的物体所对应的运动轨道。已知B是圆形轨道,C、D是椭圆轨道,在轨道E上运动的物体将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地离开地球,空气阻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从O点抛出后,沿轨道A运动落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平抛运动
B. 在轨道B上运动的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11.2km/
C. 使轨道C、D上物体的运动轨道变为圆轨道,这个圆轨道可以过O点
D. 在轨道E上运动的物体,抛出时的速度一定等于或大于16.7k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阴极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中子变为质子时产生的射线
D.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欲描绘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L的U-I曲线。现准备如下实验器材:
电压表(3V,内阻很大)
电流表(0.6A,内阻较小)
滑动变阻器(0~5Ω,额定电流1A)
电键
导线若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图甲补充完整_____;
(2)闭合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读数为_____V,电流表读数为_____A;
(3)将实验数据绘制成U-I图像如图丙中Ⅰ。则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_____W;
(4)现有一电子元件,其U-I图像如图丙中Ⅱ所示。现将该电子元件与该灯泡L并联后同电动势、内阻
的电源连接,则该灯泡的实际功率
_____W(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木块甲、乙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甲、乙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乙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木块所受摩擦力情况是( )
A.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右端与一质量为的滑块接触,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现施加水平外力
缓慢地将滑块向左压至某位置静止,此过程中外力
做功为
,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撤去外力
后滑块向有运动,最终和弹簧分离。不计空气阻力,滑块所受摩擦力大小恒定,则( )
A.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B.撤去外力后,滑块与弹簧分离时的加速度最大
C.撤去外力后,滑块与弹簧分离时的速度最大
D.滑块与弹簧分离时,滑块的动能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测量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和总电阻
。
A.待测干电池两节;
B.电压表、
,量程均为
,内阻很大;
C.定值电阻(阻值未知);
D.电阻箱;
E.导线若干和开关。
(1)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实物图乙中补全相应的电路图_________。
(2)实验之前,需要利用该电路测出定值电阻。先把电阻箱
调到某一阻值
,再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
和
的示数分别为
、
,则
_______(用
、
、
表示)。
(3)实验中调节电阻箱,读出电压表
和
的多组相应数据
、
。若测得
,根据实验描绘出
图象如图内所示,则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
_______
、总电阻
________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后,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了西红柿电池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定了电压表的内阻,并用多种方法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与内阻,请完成下面实验。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电路图将实物图连线_____;
(2)将单刀双掷开关S打向触头1,调节电阻箱的示数为R0,电流表的示数为I0和电压表的示数为U0,则电压表的内阻Rv=______;
(3)将单刀双掷开关S打向触头2,仅测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阻箱的示数R,然后运用数据作出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得到直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内阻r=______
用k、b、Rv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过程,AB、BC、CD、DA这四段过程在p-T图像中都是直线,其中CA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A→B的过程中,气体对外界放热,内能不变
B.B→C的过程中,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减少
C.C→D的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C→D过程与A→B相比较,两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相同
E.D→A过程与B→C过程相比较,两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