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设计了用光电门传感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小车上固定宽度为L的挡光片,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相距为d的轨道上,释放小车,传感器记录下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1、△t2,可以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
 
(用题中的符号L、d、△t1、△t2表示),用游标卡尽测得挡光片的宽度L如图乙所示,则L=
 
mm
(2)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
 
法(填物理方法),应保持
 
不变,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研究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规律.
(3)该同学多次重复测量,作出a-F图,如图丙所示,发现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分析可能原因为
 
,此图线的BC段明显偏离直线,分析可能的原因为
 
.(均选填“A、B、C或D”)
A.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   B.轨道右端垫的过高    C.轨道左端垫的过高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E.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精英家教网
分析: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滑块的加速度.
在“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法,先控制m一定,验证a与F成正比,再控制F一定,验证a与m成反比;实验中用砂和砂桶的重力代替小车的合力,故要通过将长木板右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和使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质量来减小实验的误差!
解答:解:(1)数字计时器记录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位移公式计算出物体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用该平均速度代替物体的瞬时速度,故在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滑块的瞬间速度为:v1=
L
t1
与v2=
L
t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2-v12=2ad;
解得:a=
v22-v12
2d
=
(
L
t2
)
2
-(
L
t1
)
2
2d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mm,游标读数是0×0.1mm=0.0mm,故最后读数为:5mm+0.0mm=5.0mm.
(2)在本实验操作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一个变量不变,看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操作是:先不改变小车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小车受力,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3)开始当小车挂上重物时,加速度却为零,线性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故导致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木板倾角偏小.即说明操作过程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足.故选:A.
此图线的BC段明显偏离直线向下弯曲,说明随钩码质量的增加,不再满足a随F的增加线性增大;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未满足小车的质量大于大于钩码的质量.故选:E.
故答案为:(1)
(
L
t2
)
2
-(
L
t1
)
2
2d
;5.0;(2)控制变量法;小车质量;(3)A;E.
点评:常用仪器的读数要掌握,这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处理实验时一定要找出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寻找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本实验只有在满足平衡摩擦力和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质量的双重条件下,才能用砂和砂桶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合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了用光电门传感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

(1)如图1所示,在小车上固定宽度为l的挡光片,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相距为d的轨道上,释放小车,传感器记录下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1、△t2,可以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
(
l
t2
)2-(
1
t1
)2
2d
(
l
t2
)2-(
1
t1
)2
2d
(用题中的符号l、d、△t2表示)
(2)该同学多次测量作出a-F图2,如图所示,发现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且图线的BC段明显偏离直线,分析可能原因
BD
BD

A.摩擦力平衡过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D.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法测定斜面上运动滑块的瞬时速度.
方法(1):事先测定遮光板的宽度为L,当滑块经过斜面上的B点时,固定在B点的光电门(图中没有画出)测出遮光板经过B点的时间为△t,则遮光板经过B点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
L
△t
L
△t
,这个平均速度可以近似表示遮光板中央经过B点的瞬时速度.
方法(2):若遮光板的宽度未测定,而滑块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遮光板的前端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光电门测出遮光板经过B点的时间为△t′,则遮光板经过B点过程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v+
1
2
a△t′
v+
1
2
a△t′
(用a、v、△t′表示),这个速度也可以近似表示遮光板中央经过B点的瞬时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在竖直放置的立柱上端安装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钢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球自由下落,计时装置开始计时,立柱上有可移动的光电门,当小球经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装置能测出小球从初始位置到这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再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到光电门的距离s,该同学利用上述装置通过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得到了如下一组数据:
s/m 0.2 0.4 0.6 0.8 1.0
t/s 0.201 0.285 0.346 0.401 0.447
 t2/s2 0.040 0.081 0.120 0.161 0.200
(1)为了能最直观地显示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请帮助该同学在坐标纸上合理建立坐标系,并描点连线

(2)通过对该同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自由落体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
s与t2 成正比
s与t2 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A和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B木板水平固定,砂桶通过细线与木块A相连,调节砂桶中砂的多少,使木块A匀速向左运动.测出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以及贴纸木块A的质量M.
(1)用M和m表示出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表达式为
m
M
m
M

(2)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A做匀速运动较困难,所以调节沙桶中沙的多少,让木块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想办法测出加速度a的大小.
①测量木块加速度a的方法是
在木板B上适当位置安装两个光电门,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光电门间的距离x;用游标卡尺测量木块的宽度L;结合光电门记录的时间t1、t2计算出通过光电门时的木块的速度v1、v2,有运动学公式可得加速度为:a=
v
2
2
-v
2
1
2x
在木板B上适当位置安装两个光电门,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光电门间的距离x;用游标卡尺测量木块的宽度L;结合光电门记录的时间t1、t2计算出通过光电门时的木块的速度v1、v2,有运动学公式可得加速度为:a=
v
2
2
-v
2
1
2x

②还要添加的器材有
电源、导线、光电门、游标卡尺
电源、导线、光电门、游标卡尺

③根据改进的方案,动摩擦因数μ的表达式是
mg-Ma
Mg
mg-Ma
Mg
;(用M,m,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