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一组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测定了6组摆长L和周期T的对应值.为了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4位同学提出了4种不同的方法:①从测定的6组数据中任意选取1组,用公式g=4π2L/T 2求出g作为测量值;②分别求出6个L值的平均值
.
L
和6个T值的平均值
.
T
,用公式g=4π2
.
L
/
.
T
2求出g作为测量值;③分别用6组L、T的对应值,用公式g=4π2L/T 2求出6个对应的g值,再求这6个g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④在坐标纸上作出T 2-L图象,从图象中计算出图线的斜率K,根据g=4π2/K求出g作为测量值.
你认为以上4种方法中,错误的是哪一种
 
(填代号即可),其余正确方法中偶然误差最小的是哪一种
 
(填代号即可).
(2)(14分)为了测定一个“6.3V,1W”的小电珠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实验器材:
A.电流表A1:(0.6A,0.2Ω)
B.毫安表A2:( 200mA,0.5Ω)
C.电压表V1:(10V,1kΩ)
D.电压表V2:(15V,1.5kΩ)精英家教网
E.电源 E1=6V,2A
F.电源 E2=9V,1A
G.电源 E3=15V,0.1A
H.可变电阻 R1=10Ω,1W
I.可变电阻  R2=20Ω,0.8W. 可变电阻 R3=50Ω,0.5W
K.导线若干,电键一个.
实验时应选用的器材是
 

在右边的线框中画出实验的电路图,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
分析:(1)根据L与T是非线性关系,分析实验错误的方法.根据偶然误差的特点,采用图象法相当于大量数据取平均值,偶然误差偏大和偏小大多抵消,误差最小.
(2)测定一个“6.3V,1W”的小电珠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不低于6.3V,也不要太高.
     分别求出小电珠及可变电阻的额定电流,根据变阻器分压式和限流式分别研究电路中电流与灯泡额定电流关系来选择变阻器.
    根据灯泡额定电流和电压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
    根据电表与灯泡电阻进行比较选择内接法和外接法.
解答:解:(1)、L与T是非线性关系,不能用求出6个L值的平均值
.
L
和6个T值的平均值
.
T
,再用公式g=4π2
.
L
/
.
T
2求出g作为测量值.故错误的方法是②.
    根据偶然误差的特点: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而描点后画线时要求尽可能多的点在该直线上,其余点尽可能均衡地分布在该直线两侧,相当于大量数据取平均值,偶然误差偏大和偏小大多抵消,误差最小.故正确方法中偶然误差最小的是④.
(2)1.先选择电源:E.E1=6V 2A     F.E2=9V 1A    G.E3=15V  0.1A
      小电珠的额定电压为6.3V,可见E1太小,E3太大,应选用F:E2=9V
     2、求出小电珠及可变电阻的额定电流值:小电珠“6.3V,1W”
      H.R1=10Ω,1W I.R2=20Ω,0.8W J.R3=50Ω,0.5W
     由公式P=I2R得,I=
P
R
求出 I1≤0.32A,I2≤0.2A,I3≤0.1A,I≤0.16A. R =40Ω
     可变电阻的选择:对于R3 的额定电流小于I ,不能用.对于R1,若选分压电路,可变电阻R中的电流大于I1,不能用.若选限流电路,最小电流大于I,也不能用.只能选I:R2=20Ω
     3、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的选择:精英家教网
    若用分压电路,电阻R2 中电流大于I2,不能用.
只能选限流电路.
    4、电表的选择:
根据小电珠的额定电压为6.3V,额定电流为160mA,选 B:200mA 0.5Ω  C:10V 1kΩ
     5、安培表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择:
   电阻R =40Ω较大,用内接法
实验时应选用的器材是B C F I K
电路图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本题设计分成了三块:电源、控制电路和测量电路.通过计算小电珠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选择电表的量程,这是经常用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
 
的图象.
(2)如图2(a),是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精英家教网
(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2(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题:(1)一组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正确方法操作,测定了六组摆长L和周期T的对应值。为求出重力加速度g,四位同学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从测定的六组对应值中任意选取一组,用公式g=求出g值

B.先分别求出六个L的平均值和六个T的平均值T,再用公式g=求出g值

C.先分别用六组L、T的对应值,用公式g=求出六个对应的g值,再求这六

个g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D.在坐标纸上作出T2-L图象,计算出图线的斜率k,根据g=求出g值

(2)图甲为一黑箱装置示意图,盒内有电源、电阻等元件,a、b为黑箱的两个输出端。

①为了探测黑箱,吴利同学开始进行以下测量:

A.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测量a、b间的电阻;

B.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压;

C.用多用电表的电流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流。

你认为上述测量中不妥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②如果黑箱相当于一个等效电源(a、b是电源的两极),吴利同学想测定这个等效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乙。此电路同时能测出电阻R0的阻值。他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时,三个电表的一系列示数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电流表示数/A

0.10

0.20

0.30

0.40

0.50

电压表1示数/V

1.40

1.31

1.22

1.08

1.00

电压表2示数/V

1.21

0.90

0.60

0.29

0

A.在图丙的坐标纸中分别作出R0的U-I图象和电源的U-I图象。

B.根据表中的数据和作出的图象可求出电阻R0=___________Ω,电源电动势E=__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___Ω。

C.若实验中的所有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正确,实验中测得的R0值___________实际值;测得电源电动势E值_____________实际值,内阻r值___________实际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         的图象。

(2)如下图(a),是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下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石光华侨联合中学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一组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测定了6组摆长L和周期T的对应值.为了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4位同学提出了4种不同的方法:①从测定的6组数据中任意选取1组,用公式g=4π2L/T 2求出g作为测量值;②分别求出6个L值的平均值和6个T值的平均值,用公式g=4π2/2求出g作为测量值;③分别用6组L、T的对应值,用公式g=4π2L/T 2求出6个对应的g值,再求这6个g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④在坐标纸上作出T 2-L图象,从图象中计算出图线的斜率K,根据g=4π2/K求出g作为测量值.
你认为以上4种方法中,错误的是哪一种______(填代号即可),其余正确方法中偶然误差最小的是哪一种______(填代号即可).
(2)(14分)为了测定一个“6.3V,1W”的小电珠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实验器材:
A.电流表A1:(0.6A,0.2Ω)
B.毫安表A2:( 200mA,0.5Ω)
C.电压表V1:(10V,1kΩ)
D.电压表V2:(15V,1.5kΩ)
E.电源 E1=6V,2A
F.电源 E2=9V,1A
G.电源 E3=15V,0.1A
H.可变电阻 R1=10Ω,1W
I.可变电阻  R2=20Ω,0.8W. 可变电阻 R3=50Ω,0.5W
K.导线若干,电键一个.
实验时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
在右边的线框中画出实验的电路图,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