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已知万有引力公式,其中G是____________常量,该常量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选填“法拉第”或“卡文迪许”)巧妙地用____________(选填“扭秤”或“天平”)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测出的。若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1和r2,可以计算出太阳对两行星的万有引力之比是____________。
引力,卡文迪许,扭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7世纪初,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定律指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后,人们迫切想了解这一规律的本质,之后很多的学者提出各种观点,最终由牛顿的万用引力定律揭开了天体运动的神秘面纱.牛顿首先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出发,凭借其运动三定律猜测行星之所以围绕太阳运转是因为其受到了太阳的引力,并导出了引力公式.牛顿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指出这一引力与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使苹果落地的力应遵循相同的规律,并给出了著名的“月-地检验”,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月-地检验”的基本思路可设置为以下两个问题,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请再结合下面给出的已知量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已知月球的公转周期为27.3天,据此求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②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试据此求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013

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r 、质量为M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17世纪初,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定律指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后,人们迫切想了解这一规律的本质,之后很多的学者提出各种观点,最终由牛顿的万用引力定律揭开了天体运动的神秘面纱.牛顿首先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出发,凭借其运动三定律猜测行星之所以围绕太阳运转是因为其受到了太阳的引力,并导出了引力公式.牛顿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指出这一引力与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使苹果落地的力应遵循相同的规律,并给出了著名的“月-地检验”,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月-地检验”的基本思路可设置为以下两个问题,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请再结合下面给出的已知量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已知月球的公转周期为27.3天,据此求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②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试据此求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7世纪初,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定律指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后,人们迫切想了解这一规律的本质,之后很多的学者提出各种观点,最终由牛顿的万用引力定律揭开了天体运动的神秘面纱.牛顿首先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出发,凭借其运动三定律猜测行星之所以围绕太阳运转是因为其受到了太阳的引力,并导出了引力公式.牛顿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指出这一引力与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使苹果落地的力应遵循相同的规律,并给出了著名的“月-地检验”,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月-地检验”的基本思路可设置为以下两个问题,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请再结合下面给出的已知量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已知月球的公转周期为27.3天,据此求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②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试据此求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安徽省期中题 题型:计算题

17世纪初,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定律指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后,人们迫切想了解这一规律的本质,之后很多的学者提出各种观点,最终由牛顿的万用引力定律揭开了天体运动的神秘面纱。牛顿首先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出发,凭借其运动三定律猜测行星之所以围绕太阳运转是因为其受到了太阳的引力,并导出了引力公式。牛顿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指出这一引力与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使苹果落地的力应遵循相同的规律,并给出了著名的“月-地检验”,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月-地检验”的基本思路可设置为以下两个问题,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请再结合下面给出的已知量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已知月球的公转周期为27.3天,据此求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2)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试据此求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