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个声源S1和S2,相距3m.如图所示.一人站在声源北方的B点,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人向正西慢慢移动,声音逐渐加强,到A点时,此人听到的声音很响,测得A、B间距离为1.5m.则:
①S1、S2声波的波长λ为多少?
②若此人由B点再向正南方向移动,声音逐渐变响,那么,此人沿正南方向至少走多远,声音又变得很响?
依题意,A在S1S2的中垂线上,S1A=S2A,此点为声波叠加振动加强处,走到B点几乎听不到声音,B点是声波叠加振动减弱处,则S1B-S2B=
λ
2

由几何关系S1B=5m,
解得:λ=2m.
②设人沿BS2走到C点,振动又一次加强.
S1C-S2C=2m,S2C2=(S2C+2)2-S1S22
得S2C=1.25m,BC=BS2-S2C=(4-1.25)m=2.75m.
答:①S1、S2声波的波长λ为2m;
②若此人由B点再向正南方向移动,声音逐渐变响,那么,此人沿正南方向至少走2.75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艘固有频率为50Hz的渔船,停泊在海岸边,若此时海浪两相邻波谷间的距离为10m,海浪的传播速度为5m/s,则渔船摇晃的周期应是(  )
A.2sB.0.02sC.0.5sD.0.1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
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
B.P点始终不振动
C.P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
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不同频率的水波通过相同的小孔所能到达区域的示意图,______情况中水波的频率最大,______情况中水波的频率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频率相同的两列水波的干涉实验中,当其中一列波的波峰通过a点时,另一列波的波峰也通过a点,则在发生干涉的时间内
(  )
A.a点的位移总是等于这两列波的振幅之和
B.a点位移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C.某时刻a点的位移可能等于零
D.a点时而振动加强,时而振动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曲线处),P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
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
B.两波源之间的距离一定在2.5个波长到3.5个波长之间
C.若P点此时刻振动最弱,则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
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振源,发出的两列波叠加,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是加强点,C点是减弱点
B.半个周期以后A点变为减弱点
C.B点的振幅比C点的振幅大
D.C点与S1、S2的距离差等于波长整数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为某一报告厅主席台的平面图,AB是讲台,S1、S2是与讲台上话筒等高的喇叭,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和尺寸如图所示.报告者的声音放大后经喇叭传回话筒再次放大时可能会产生啸叫.为了避免啸叫,话筒最好摆放在讲台上适当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两个喇叭传来的声音因干涉而相消.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 m/s,若报告人声音的频率为136 Hz,问讲台上这样的位置有多少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C.当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