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 5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表中。(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vB

vC

vD

vE

vF

数值/(m·s-1)

___

___

___

___

___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在图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____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 其他速度以此类推即可。

2)描点作图即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所选的参考平面有关

B. 在同一个参考平面,重力势能-5J小于-10J

C.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D. 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根轻质弹簧原长10cm,悬挂钩码静止后,弹簧长度变为12cm。已知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0.5N/cm,则钩码重为(

A. 11NB. 6NC. 5ND. 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

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

B.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

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

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带电荷量q=-3×10-6 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时,克服静电力做功6×10-4 J,从B点移到C点,静电力做功9×10-4 J.问:

(1)AB、BC间电势差各为多少?

(2)如以B点电势为零,则A、C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电荷在A、C两点的电势能各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物理模型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C.伽利略为了探究自由落体的规律,进行了著名的“斜面实验”,这运用了类比法

D.在推导匀变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v-t)图象,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2)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

(3)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变化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顶端a离地高度h=2.5 cm,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一个质量m=0.3 kg,带电量q=+0.01 C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经过t=0.2 s到达斜面底端b(g10 m/s2).求:

(1)物体到达斜面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

(2)电场强度E的大小;

(3)电场中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水平的浅色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A(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长度为d的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重力加速度为g,传送带足够长。

(1)传送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0的大小.

(2)若在传送带速度达到v0后又经过时间t0时,在煤块A的前方x0处静止释放另一同样的煤块B,结果两煤块在传送带上相撞,求x0满足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