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动能相同的A、B两球(mA>m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当两球相碰后,其中一球停止运动,则可判定 (  )

A. 碰撞前A球的速度小于B球的速度

B. 碰撞前A球的动量大于B球的动量

C. 碰撞前后A球的动量变化大于B球的动量变化

D. 碰撞后,A球的速度一定为零,B球朝反方向运动

【答案】AB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两球的速度及动量的大小关系;再由动量守恒则可以判断两球动量的变化及两球的运动方向.

因球的动能相同,且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故A球的速度小于B球的速度,故A正确;由可知, ;则可知,A的动量大于B的动量,故B正确;因两球在碰撞中动量守恒,故两球动量的变化量相等,故C错误;因A的动量大于B的动量,故总动量沿A的动量方向,故碰后只能是A静止,B朝反方向运动,故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根竖直的弹簧支持着一倒立汽缸的活塞,使汽缸悬空而静止.设活塞和缸壁间无摩擦且可以在缸内自由移动,缸壁导热性能良好,使缸内气体温度总能与外界大气的温度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若外界大气压强增大则弹簧将减小一些,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减小

B. 若外界大气压强减小,则弹簧长度将不变,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

C. 若气温升高,则活塞不动,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

D. 若气温降低,则活塞向上移动,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的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2~3.11 eV,锌板的电子逸出功为3.34 eV,那么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 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锌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B. 用能量为11.0 eV的自由电子轰击,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C. 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

D. 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果说一个人在电梯中失重了,是指(  )

A. 人的重力为零 B. 人的重力减小

C. 人对电梯的压力增大 D. 人对电梯的压力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手摇发电机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经变压器给灯泡L供电,其电路如图.当线圈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电压表示数为U,灯泡正常发光.已知发电机线圈的电阻为r,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R,其它电阻可忽略,变压器原线圈与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则( )

A.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B.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C.发电机的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为U

D.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原线圈输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Usinω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B. 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 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则它通过的位移不可能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

A.从第1s末到第3s末合外力做功为4W

B.从第3s末到第5s末合外力做功为﹣2W

C.从第5s末到第7s末合外力做功为W

D.从第3s末到第4s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甲,固定在一竖直平面内,它的左右侧分别为光滑的圆弧形轨道AC和光滑斜面轨道DE,斜面DE与水平轨道CD间衔接良好,无能量损失,CD是一条水平轨道,小球与CD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小球从离地3R的高处A点由静止自由释放,可以滑过甲轨道,经过CD段又滑上光滑斜面.求

(1)小球经过甲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

(2)为使球到达光滑斜面后返回时,能通过甲轨道,问CD段的长度不超过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

(1)求池内的水深;

(2)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池面的高度为。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