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栓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A右端连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 .开始时托住B,让A处于静止且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 .AB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释放B后瞬间B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等于mg

B.释放B后,在B下降过程中B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逐渐增大

C.释放B后,在B下降过程中B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释放B后,在B下降过程中AB物体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答案】BD

【解析】

A. 释放B后瞬间,弹簧弹力为零.A物体随B物体一起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设绳子拉力为T,对B物体:

A物体:

联立解得,受到细线的拉力为:

A项错误;

BC. 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于弹簧的伸长量x逐渐变大,故从开始到B下落到最低点, B的加速度先向下逐渐减小,后向上逐渐增大.对B,加速度向下减小过程:

可知,在此过程绳子上拉力逐渐增大;

加速度向上增大过程:

可知,在此过程绳子上拉力逐渐增大;

所以在B下降过程中,B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逐渐增大,故B项正确,C项错误;

D. 对于A物体、B物体以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只有弹簧的弹力和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由于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所以A物体与B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断减少,故D项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种测量人体重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图中虚线内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踏板、压力传感器R(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大小而变化的电阻器)、显示体重的仪表G(实质是理想电流表)。设踏板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已知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3 A,电源电动势为12 V,内阻为2 Ω,电阻R随压力变化的函数式为R300.02F(FR的单位分别是N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400 N

B. 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300 N

C. 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0.375 A

D. 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0.400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分别沿三个倾角不同的固定光滑斜面从顶端下滑到底端CDE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斜面AC下滑过程中加速度最小

B.物体沿斜面AE下滑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最大

C.物体在三个斜面上达底端时速度相同

D.重力做功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

A.若入射光的频率增加,光的强度减弱,那么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不变

B.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光的强度减弱,那么单位时间内逸出电子的数目减少

C.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光的强度减弱到不为零的某一数值时,可能不再有电子逸出

D.若入射光的频率增加,而强度不变,那么单位时间内逸出电子数目不变,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小球用长度不同的两轻绳悬于等高的O1O2点,绳长LALB的关系为LALB,将轻绳水平拉直,并将小球AB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取释放的水平位置为零势能的参考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下落过程中,当两小球到同一水平线L上时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

B.两小球分别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

C.A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重力势能比B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重力势能大

D.AB两小球只要在相同的高度,它们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对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比较甲和乙,说明质量相等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势能越大

B.比较甲和丙,说明在同一高度处,质量越小的物体势能越小

C.比较乙和丙,说明质量越大的物体,势能越大

D.小木桩进入沙中越深,说明物体对木桩做的功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 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用Lnt表示)。

(3)用多组实验数据作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作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b平行,b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

(4)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 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_____(用l1l2T1T2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绝缘、光滑斜面倾角θ=37,在区域I内有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区域II内有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1T,宽度均为d=0.4mMN为两磁场的分界线。质量为0.06kg的矩形线框abcd,边长分别为L=0.6md=0.4m,置于斜面上端某处,ab边与磁场边界、斜面底边平行。由静止释放线框,线框沿斜面下滑,恰好匀速进入区域I。已知线框的总电阻R=0.5Ω

(1)ab边在区域I内运动时,线框的速度v0的大小和线框的发热功率P;;

(2)求当ab边刚进入区域Ⅱ时,线框的加速度a大小和此时线框的发热功率

(3)ab边进入区域Ⅱ时记为t=0时刻,定性地描述ab在进入区域IIab到达区域II下边界的过程中,线框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则( )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 2 km/s

B.卫星在同步轨道II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 9 km/s

C.在轨道I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

D.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I进入轨道I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