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带正电的A粒子和B粒子先后以同样大小的速度从宽度为d的有界匀强磁场的边界上的O点分别以30°和60°(与边界的夹角)射入磁场,又都恰好不从另一边界飞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两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是

B. AB两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是

C. AB两粒子之比是

D. AB两粒子之比是

【答案】BD

【解析】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

由几何关系得:对粒子ArAcos 30°+rAd对粒子BrBcos 60°+rBd

解得: ,故A错误,B正确;粒子轨道半径: 可知, 由题意可知,两粒子的v大小与B都相同,则两粒子的之比与轨道半径成反比,则AB两粒子之比为,故D正确,C错误。所以BD正确,AC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电磁感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电必有磁,有磁必生电

B.电磁感应过程可以使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机械化大生产时代

D.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0.5,然后用两根绳分别系在物块的A点和B点,A绳水平,B绳与水平面成37°,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1)逐渐增大B绳的拉力,直到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改变B绳方向的情况下,B绳的拉力应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块很大的平行金属板ab,相距为dab间的电场强度为E,今有一带正电的微粒从a板下边缘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射入电场,当它飞到b板时,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变为水平方向,且刚好从高度也为d的狭缝进入bc区域,bc区域的宽度也为d,所加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关于微粒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粒在ab区域的运动时间为

B. 微粒在bc区域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r=2d

C. 微粒在bc区域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时间为

D. 微粒在abbc区域中运动的总时间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的温度比上层低,我们设想海面上的空气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景物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线由于不断折射,越来越偏离原来的方向,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出现了蜃楼,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小

B. 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大

C. A是蜃楼,B是景物

D. B是蜃楼,A是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45°的入射角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直线OO′与玻璃砖垂直且与其上表面交于N点,入射点ABN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砖上表面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B. 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C. 同时增大入射角(入射角始终小于90°),则a光在下表面先发生全反射

D. 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的干涉条纹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质点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同向行驶,乙在前甲在后.t=0时刻,两质点同时刹车,结果甲追上了乙.如图所示为两质点减速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质点刚开始减速时的距离一定不大于100m

B. 两质点刚开始减速时的距离一定小于112.5m

C. 甲一定是在t=20s之前的某时刻追上乙

D. 甲一定是在t=20s之后的某时刻才追上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减速带是交叉路口上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在某小区门口有一橡胶减速带(如图),有一警用巡逻车正以最大速度20 m/s从小区门口经过,在离减速带50 m时警察发现一逃犯正以10 m/s的速度骑电动车匀速通过减速带,而巡逻车要匀减速到5 m/s通过减速带(减速带的宽度忽略不计),减速到5 m/s后立即以2.5 m/s2的加速度继续追赶,设在整个过程中,巡逻车与逃犯均在水平直道上运动,求从警察发现逃犯到追上逃犯需要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