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个单摆,分别在Ⅰ、Ⅱ两个行星表面上做简谐振动的周期为T1和T2,若这两个行星的质量之比为M1:M2=4:1,半径之比为R1:R2=2:1,则(  )
A、T1:T2=1:1
B、T1:T2=2:1
C、T1:T2=4:1
D、T1:T2=2
2
:1
分析:根据题意及单摆周期公式求出地球与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关系;
根据星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最后求出地球半径与星球半径之比.
解答:解:设星球表面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有
GMm
R2
=mg
得:g=
GM
R2

g1
g2
=
M1
M2
?
R22
R12

代入数据得:
g1
g2
=
1
1

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
L
g
可知:
T1
T2
=
g2
g1
=
1
1

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摆与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综合题,关键是求出两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青海省青海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021

一个单摆,分别在Ⅰ、Ⅱ两个行星上做简谐振动的周期为T1T2,若这两个行星的质量之比为M1M2=4∶1,半径之比为R1R2=2∶1,则

A.

T1T2=1∶1

B.

T1T2=2∶1

C.

T1T2=4∶1

D.

T1T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3分)(1)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表格如下:

摆长L(m)

0.5

0.8

0.9

1.0

1.2

周期T(s)

1.42

1.79

1.90

2.00

2.20

T2(s2)

2.02

3.20

3.61

4.00

4.84

①.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L图线,并利用此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②.若通过计算测得重力加速度g的值偏大,

其原因可能是 ▲

A.摆球质量太大

B.单摆振幅偏小

C.误将n次全振动记录为(n+1)次

D.误将摆线长当成摆长,未加小球的半径

 

(2).右图是一个单摆在淮州中学实验室做受迫振动时的共振曲线。

①.该单摆的摆长    (取

②.若用摆长相同的单摆装置分别在淮州中学、北京大学实验室做相同的受迫振动实验,则在北京大学实验室得到的共振曲线与上图比较:共振曲线的“峰”    (填“向左移动”、“保持不变”或“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题型:实验题

(13分)(1)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表格如下:

摆长L(m)
0.5
0.8
0.9
1.0
1.2
周期T(s)
1.42
1.79
1.90
2.00
2.20
T2(s2)
2.02
3.20
3.61
4.00
4.84
①.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L图线,并利用此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②.若通过计算测得重力加速度g的值偏大,
其原因可能是 ▲
A.摆球质量太大
B.单摆振幅偏小
C.误将n次全振动记录为(n+1)次
D.误将摆线长当成摆长,未加小球的半径

(2).右图是一个单摆在淮州中学实验室做受迫振动时的共振曲线。
①.该单摆的摆长  (取
②.若用摆长相同的单摆装置分别在淮州中学、北京大学实验室做相同的受迫振动实验,则在北京大学实验室得到的共振曲线与上图比较:共振曲线的“峰”  (填“向左移动”、“保持不变”或“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题型:实验题

(13分)(1)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表格如下:

摆长L(m)

0.5

0.8

0.9

1.0

1.2

周期T(s)

1.42

1.79

1.90

2.00

2.20

T2(s2)

2.02

3.20

3.61

4.00

4.84

①.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L图线,并利用此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②.若通过计算测得重力加速度g的值偏大,

其原因可能是 ▲

A.摆球质量太大

B.单摆振幅偏小

C.误将n次全振动记录为(n+1)次

D.误将摆线长当成摆长,未加小球的半径

 

(2).右图是一个单摆在淮州中学实验室做受迫振动时的共振曲线。

①.该单摆的摆长    (取

②.若用摆长相同的单摆装置分别在淮州中学、北京大学实验室做相同的受迫振动实验,则在北京大学实验室得到的共振曲线与上图比较:共振曲线的“峰”    (填“向左移动”、“保持不变”或“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