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如图a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两根光滑且不计电阻的长平行金属导轨,间距L.导轨间的空间内存在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将一质量m、电阻R的金属杆水平靠在导轨处上下运动,与导轨接触良好.
(1)若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满足B=kt,k为已知非零常数.金属杆在距离导轨顶部L处释放,则何时释放,会获得向上的加速度.
(2)若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满足B=
B0c+dt2
,B0、c、d均为已知非零常数.为使金属杆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从t=0时刻起,金属杆应在外力作用下做何种运动?列式说明.
(3)若磁感应强度恒定为B0,静止释放金属杆.对比b图中从铝管顶部静止释放磁性小球在铝管中的下落.试从能量角度用文字分析两图中的共同点.
分析:(1)当安培力大于重力时,加速度向上,根据安培力公式分析答题.
(2)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不变时,没有感应电流,由磁通量的计算公式解题.
(3)导体棒下滑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与电能.
解答:解:(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
△Φ
△t
=
△B
△t
?S=k?L×L=kL2
安培力:FA=BIL=BL
E
R
=BL
kL2
R
=kt?L?
kL2
R
=
k2L3t
R

设t时刻能获得向上的加速度,
此时安培力:FA>mg,即:
k2L3t
R
>mg,
解得:t>
mgR
k2L3

(2)设t=0时,金属杆距离顶部x,
为了不产生感应电流,任意时刻t时磁通量应与刚开始时相同,设t时间内位移s,
已知:B=
B0
c+dt2
,磁通量保持不变,则
B0
c
Lx=
B0
c+dt2
L(x+s)

解得:s=
xd
c
t2
,由静止开始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在加速阶段,重力势能转为动能和内能(或电能),在匀速运动阶段,重力势能转为内能(或电能).
答:(1)在t>
mgR
k2L3
时释放金属棒,加速度向上;
(2)金属棒由静止开始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在加速阶段,重力势能转为动能和内能(或电能),在匀速运动阶段,重力势能转为内能.
点评:这是一道电磁感应与力学相结合的综合题,应用安培力公式、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能量角度分析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7所示,竖直平面内的
34
圆弧形光滑轨道半径为 R,A 端与圆心 O 等高,AD 为水平面,B 点为光滑轨道的最高点且在O 的正上方,一个小球在 A 点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 A 点进入圆轨道并知通过 B 点时受到轨道的弹力为mg(从A点进入圆轨道时无机械能损失),最后落到水平面 C 点处.求:
(1)释放点距 A 点的竖直高度 h和落点 C 到 A 点的水平距离x;
(2)如果将小球由h=R处静止释放,请问小球能否通过最高点B点,如果不能通过,请求出脱离圆轨道的位置E与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17所示,竖直平面xOy内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10N/C,在y≥0的区域内还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0.5T,一带电量q=+0.2C、质量m=0.4kg的小球由长L=0.4m的细线悬挂于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现将小球拉至水平位置A无初速释放,小球运动到悬点P正下方的坐标原点O时,悬线突然断裂。取重力加速度g=10m/s。求:

(1)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

(2)悬线断裂前瞬间拉力的大小;

(3)悬线断裂后0.2s小球的位置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计算题

在半径R=5 000 km的某星球表面,宇航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轨道AB和圆弧轨道BC组成,将质量m=0.2 kg的小球,从轨道AB上高H处的某点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改变H的大小,可测出相应的F大小,F随H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求:
(1)圆轨道的半径及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a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两根光滑且不计电阻的长平行金属导轨,间距L。导轨间的空间内存在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将一质量m、电阻R的金属杆水平靠在导轨处上下运动,与导轨接触良好。

(1)若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满足B=ktk为已知非零常数。金属杆在距离导轨顶部L处释放,则何时释放,会获得向上的加速度。

(2)若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满足B0、c、d均为已知非零常数。为使金属杆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从t=0时刻起,金属杆应在外力作用下做何种运动?列式说明。

(3)若磁感应强度恒定为B0,静止释放金属杆。对比b图中从铝管顶部静止释放磁性小球在铝管中的下落。试从能量角度用文字分析两图中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