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磁流体发电机的示意图,它的发电原理是:将一束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有正点和负电的微粒,而从整体上说呈电中性)喷射入磁场,于是在磁场中有两块金属板AB上就会聚集电荷,产生电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板电势较高

B. 流过R的电流方向a→R→b

C. 等离子体在A、B间运动时,磁场力对等离子体做正功

D. 等离子体发生偏转的原因是离子所受洛伦兹力大于所受电场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出正负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从而判断出正负电荷的偏转方向,带正电的极板电势高,电流从正极板流向负极板.洛伦兹力不做功.

根据左手定则,正离子向下偏,负离子向上偏,B聚集正电荷,电势高,电流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所以通过电阻的电流方向为b→R→aAB错误;洛伦兹力垂直速度方向,对粒子不做功,C错误;等离子体发生偏转的原因是离子所受洛伦兹力大于所受电场力,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束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沿平行于直径MN的方向进入匀强磁场,粒子的速度大小不同,重力不计入射点P到直径MN的距离为h,则

A. 若某粒子经过磁场射出时的速度方向恰好与其入射方向相反,则该粒子的入射速度是

B. 恰好能从M点射出的粒子速度是为

C. hR / 2,粒子从P点经磁场到M点的时间是

D. 当粒子轨道半径r=R时,粒子从圆形磁场区域最低点射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1、2、3、4….为绳上的一系列等距离的质点,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均为10cm,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振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0时质点1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经过t=0.1s达到最大位移20cm处,这时质点3开始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波的波速一定是2m/s

B. 该波的波长一定是0.8m

C. 质点3振动后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一定是20cm

D. 质点3开始运动时运动方向一定向上

E. 质点3的振动方程一定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电阻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B. 材料的电阻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 当温度极低时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

D. 常用的导线一般由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制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物理学史上,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科学家是(  )

A. 开普勒 B. 伽利略 C. 牛顿 D. 卡文迪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F=Eq中,q为场源电荷,电场强度Eq无关

B. U=IR中,导体的电阻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C. 根据安培力的公式F=BIL,若F=0B0

D. 根据Φ=BSS越大,Φ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D. 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o,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 )

A. AB都向左运动

B. AB都向右运动

C. 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

D. A静止,B向右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汽缸内封闭的一定质量的气体的pV图线,当该系统从状态a沿过程acb到达状态b时,有335 J的热量传入系统,系统对外界做功126 J.求:

(1)若沿adb过程,系统对外做功42 J,则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若系统由状态b沿曲线过程返回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做功84 J,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