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要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字母)
(2)在《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形,图中P为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用两只弹簧秤或用一只弹簧秤时,都将结点拉到O点,实验中你要比较的是图中 和 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 是实验直接测得的合力。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下列各对象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
A. 质点 B. 光滑水平面 C. 位移 D. 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 mm,1与2两点间的距离s2=36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小车在3与4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小车在1点时的速度约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世纪初,掀起物理学思想上的一场伟大革命是( )
A.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 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 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必定变化
B.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成正比
C.力F1和F2分别对同一物体做了5J和-7J的功,F2所做的功更多
D.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沿着某一条电场线运动,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三个细线套一端共系于一个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轻质弹簧测力计A、B和重物M上,A挂于固定点P,手持B拉动细线,使结点静止于O点。
(1)某次实验中A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
(2)实验时要读出A、B的示数,还要再贴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下列实验要求中必要的是__________
A.弹簧测力计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校零
B.需要测量重物M的重力
C.多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B始终保持水平
D.多次实验时结点必须在同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重2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物体右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物体保持静止,如图所示,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12 N,下列关于弹簧弹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是22N,方向沿斜面向上
B.可以是2N.方向沿斜面向上
C.可以是5N,方向沿斜面向下
D.可以是2N,方向沿斜面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
D.刻度尺
E.细线、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填代号)。
(2)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中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x1=5.99cm、x2=13.59cm,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中乙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键S1、S2、S3、S4均闭合,C是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悬浮着一个油滴P,断开哪一个电键后P会向下运动?( )
A、S1 B、S2 C、S3 D、S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