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a)所示,A和B表示在真空中两平行金属板,加上电压后,它们之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图(b)表示一周期性的交变电压波形,横坐标代表时间t,纵坐标代表电压U,从t=0开始,电压为一给定值U0,经过半个周期,突然变为-U0,再过半个周期,又突然变为U0;…如此周期性交替变化.将上述交变电压U加在A、B两板上,使开始时A板电势比B板高.在t=0时,在紧靠B板处有一个初速为零的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q)在电场作用下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T为电压变化的周期且已知)刚好到达A板.
(1)求两板间的距离d;
(2)在t=
T
3
时,在紧靠B板处有一个初速为零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开始运动,则电子经过多长时间打在哪个板上?
(3)在t=
T
6
时,在紧靠B板处有一个初速为零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开始运动,则电子经过多长时间打在哪个板上?
分析:(1)由于前后两个半周期电压大小相等,故电子在极板间的加速a=
qU
md
大小相等,又初末速度为零,故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则加速阶段和减速度阶段的位移相等,可得极板间的距离.
(2)在t=
T
3
时,初速为零的电子,先向A做
T
6
的匀加速,再做
T
6
的匀减速至速度为零,两段位移相等,之后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直到打到B上,由位移相等可得运动时间.
(3)在t=
T
6
时,初速为零的电子,先向A做
T
3
的匀加速运动,再做
T
3
的匀减速至速度为零,两段位移相等,之后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运动时间为
T
6
,之后再做
T
6
的匀减速至速度为零,可得电子在一个周期内向A运动的位移.
电子到达A板的时间应为:t=(2+
2
3
)T-t2
,其中t2满足:
1
2
a(
T
3
)2×2-
1
12
aT2=
1
2
a
t
2
2
解答:解:
(1)由于前后两个半周期电压大小相等,故电子在极板间的加速a=
qU
md
大小相等,又初末速度为零,故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则加速阶段和减速度阶段的位移相等:
d=
1
2
qU0
md
(
T
2
)
2
×2

解得:
d=
T
2
qU0
m

(2)在t=
T
3
时,初速为零的电子,由于加速时间小于减速时间,故会打到B板上,经过时间t=
T
6
×2+t1
打在B板上.
其中t1满足:
1
2
a(
T
6
)2×2=
1
2
a
t
2
1

解得:
t1=
2
6
T

故:
t=
2+
2
6
T

(3)在t=
T
6
时,初速为零的电子,经过时间T向A的位移为:
s=[
1
2
a(
T
3
)
2
-
1
2
a(
T
6
)
2
]×2=
1
12
aT2

经分析电子到达A板的时间应为:
t=(2+
2
3
)T-t2

其中t2满足:
1
2
a(
T
3
)2×2-
1
12
aT2=
1
2
a
t
2
2

解得:
t2=
2
6
T

故:
t=
16-
2
6
T

答:
(1)两板间的距离d=
T
2
qU0
m

(2)在t=
T
3
时,在紧靠B板处有一个初速为零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开始运动,则电子经t=
2+
2
6
T
打在B板上.
(3)在t=
T
6
时,在紧靠B板处有一个初速为零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开始运动,则电子经t=
16-
2
6
T
打在A板上.
点评:本题难在对于电子运动过程的分析,电子的运动决定于电压的周期性变化,要想准确分析运动,必须把握好电压的周期性,图象,受力,运动三者结合才能做好这个题,难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一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
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为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是
C
C

B.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长时间缓慢运动(即将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重力沿轨道方向的分力恰与其所受摩擦力平衡)
C.在增加钩码数量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
C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直接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象
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
(3)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
0.5
0.5
kg;滑块和轨道问的动摩擦因数μ=
0.2
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8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__    ____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为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是        (       )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长时间缓慢运动(即将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重力沿轨道方向恰与其所受摩擦力平衡)

B.在增加钩码数量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

C.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直接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像

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

(3)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     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南四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1)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该同学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①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左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甲”或“乙”);
②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___________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巢湖市高补班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8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__     ____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为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是        (        )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长时间缓慢运动(即将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重力沿轨道方向恰与其所受摩擦力平衡)

B.在增加钩码数量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

C.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直接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像

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

(3)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      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