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探究过程如下:
A.伽利略凭借对生活现象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质疑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B.伽利略提出了“落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的观点
C.为“冲淡”重力,伽利略设计用斜面来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
D.伽利略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从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并记录相应数据
E.伽利略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记录相应数据
F.伽利略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初步得出斜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观点
G.伽利略将斜面实验得到的结论推广到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得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
(1)与上述过程中B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______.
(2)与上述过程中F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______.

解:(1)伽利略提出了“落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的观点,是未经过实验验证的,还假设与猜想;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  
(2)伽利略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初步得出斜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观点,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抽象出的规律,需要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分析与论证.
分析:(1)伽利略提出了“落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的观点,是未经过实验验证的,还假设与猜想;
(2)伽利略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初步得出斜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观点,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抽象出的规律,需要进行验证.
点评:本题关键要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
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
方案二
方案二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该实验记录的数据是
弹簧秤的读数和木块底面的长宽(式底部面积)
弹簧秤的读数和木块底面的长宽(式底部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O X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匀速运动
匀速运动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1.937
1.937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匀速运动
匀速运动
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l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一位同学学习了滑动摩擦力后,怀疑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准备用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成正比,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
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
环节.
(2)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应制作的木块是下列选项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B.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度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
(3)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
b
b
,原因是
方案A操作需要匀速拉动木块,难以控制,且要读运动中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案B操作只要使木板运动即可,不必限定匀速运动,且弹簧测力计不动容易读数.
方案A操作需要匀速拉动木块,难以控制,且要读运动中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案B操作只要使木板运动即可,不必限定匀速运动,且弹簧测力计不动容易读数.

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木块的重力、每次拉木板时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
木块的重力、每次拉木板时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

③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g的配重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10m/s2).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配重(个数) 0 1 2 3 4
弹簧秤读数(N) 0.50 1.00 1.50 1.80 2.50
测木块重(N) 2.0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0.25
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一位同学学习了滑动摩擦力后,怀疑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准备用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成正比,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
做出假设
做出假设
环节.
(2)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应制作的木块是下列选项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B.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度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
(3)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
b
b

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木块的重力和b图中弹簧秤的示数
木块的重力和b图中弹簧秤的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一位同学学习了滑动摩擦力后,怀疑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准备用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成正比,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
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
环节.
(2)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应制作的木块是下列选项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B.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度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
(3)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
b
b
,原因是
a操作时需要匀速拉动木块,且不易读运动中的弹簧秤的示数;b操作时木块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与速度无关,只需要木板运动即可,且容易读数
a操作时需要匀速拉动木块,且不易读运动中的弹簧秤的示数;b操作时木块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与速度无关,只需要木板运动即可,且容易读数

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木块的重力和b图中弹簧秤的示数.
木块的重力和b图中弹簧秤的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