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选取了A、B、C三个计数点,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1
0.1
s.现用刻度尺量得AB=3.90cm,AC=10.20cm,则纸带经过B、C两点问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0.63
0.63
m/s.
分析:根据A、B两点间的计时点个数得出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B、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所以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得
B、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
vBC
=
xBC
tBC
=
0.1020-0.0390
0.1
=0.63m/s.
故答案为:0.1,0.63.
点评: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对于纸带的问题,我们要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一些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2?河南)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度速.

?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片.
?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
?(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
?(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
x2-x1
(n-1)Tr
x2-x1
(n-1)Tr
,式中各量的意义是:
其中T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r为圆盘的半径,x2、x1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
其中T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r为圆盘的半径,x2、x1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

?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5.50×10-2m,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2)所示,求得角速度为
6.8rad/s
6.8ra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___mm。

b.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cm。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a.由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 运动

b.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当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 方向为________

(3)利用图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和下落高度。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并测出下落时间,通过计算出瞬时速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并通过计算出高度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算出瞬时速度v .

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吉林市08级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物理部分 题型:综合题

(1)(4分)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___mm。

b.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cm。

(2)(8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a.由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 运动

b.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当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 方向为________

(3)(6分)利用图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和下落高度。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并测出下落时间,通过计算出瞬时速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并通过计算出高度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算出瞬时速度v .

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

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VB

VC

VD

VE

VF

数值(m/s)

 

 

 

 

 

(2)将B、C、D、E、F各个时刻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根据第(2)问中画出的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加速度为         (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

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VB

VC

VD

VE

VF

数值(m/s)

(2)将B、C、D、E、F各个时刻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根据第(2)问中画出的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加速度为         (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