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B的右端距挡板s=4 m,要使A最终不脱离B,则木板B的长度至少多长?
(2)若B的右端距挡板s=0.5 m,要使A最终不脱离B,则木板B的长度至少多长?
解:(1)设A滑上B后达到共同速度前并未碰到挡板,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它们的共同速度为v,有
mv0=(M+m)v,解得v=2 m/s,
在这一过程中,B的位移为Sb由动能定理:μmgsb=Mv2解得sb=2 m.
当s=4 m时,A、B达到共同速度v=2 m/s后再匀速向前运动2 m碰到挡板,B碰到竖直挡板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A、B最后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则Mv-mv=(M+m)v′,
解得v′= m/s.
在这一过程中,A、B的相对位移为s1,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gs1=mv02- (M+m)v′2,
解得s1=8.67 m.
因此,A、B最终不脱离的木板最小长度为8.67 m
(2)因B离竖直挡板的距离s=0.5 m<2 m,所以碰到挡板时,A、B未达到相对静止,此时B的速度为vb由动能定理
μmgs=Mvb2解得vb=1 m/s,
设此时A的速度为va,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B+mvA,解得va=4 m/s,
B碰撞挡板后,以原速率反弹,A、B最终达到向右的相同速度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A-MvB=(M+m)v,解得v=m/s.
B再次碰到挡板后,以原速率反弹,A、B最终以相同的速度v′向左共同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M+m)v′,
解得v′=m/s.
在这一过程中,A、B发生的相对位移sb为:
μmgsb=mv02- (M+m)v′2,解得sb=8.96 m
因此,为使A不从B上脱落,B的最小长度为8.96 m.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分别是每隔一个点取出的计数点,它们到O点的距离如下图所示。重物质量m=1Kg,则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时,求;
(1)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J
(2)动能的增加量为 J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山东省聊城四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填空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分别是每隔一个点取出的计数点,它们到O点的距离如下图所示。重物质量m=1Kg,则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时,求;
(1)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J
(2)动能的增加量为 J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山东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填空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分别是每隔一个点取出的计数点,它们到O点的距离如下图所示。重物质量m=1Kg,则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时,求;
(1)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J
(2)动能的增加量为 J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0分)两质量分别为M1、M2的劈A和B,高度相同,彼此独立,位于光滑平面的同一水平直线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若物块从A上静止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