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安徽省淮北市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元月月考试题(PDF)

安徽省淮北市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元月月考试题(PDF)参考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

1. A(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百姓牢牢控制在手中”。C项“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犯了推断不当的错误。商鞅变法使得秦朝强大,并不是此后土地制度保持稳定的原因,保持稳定的原因应是此后的朝代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D项“达到了预期效果”错,原文是“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只是应该有效,根据后面看预期效果还没有体现隋王朝就灭亡了。“因操之过急导致政权灭亡”说法也过于绝对。)

2.D(D项“比喻论证” “语言生动形象” 错。)

3. D.(D项“在古代要绝对控制土地所有权和分配体系才能有效控制边疆”不正确,文中只是说“‘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从文中看,元明清对边疆控制的加强与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没有必然联系。)

4.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5.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学生要结合原文分析)

6.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7.C(曲解“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香港、台北的学生当中,每四名学生就有多于一名的学生在数学测试中得到顶级成绩——在全球比率最高”。)

8. A(2分) C(3分)

(B项,“其近年来义务教育办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于文无据;中国大陆前两次只有上海参加,最近一次是四省市参加,前后样本迥异,且所有样本不具有相对于“中国大陆”的典型性,亦无法印证。D项,“2012年”应为“2009年”。E项,PISA是国际官方机构OECD组织的,2015PISA三大测试十大排名的数据来自教育部,这些信息构成“民间行为”的反证。)

9.(4分)①中国一向重理轻文,尤其是非连续文本阅读表现相对较弱,今后应该注重均衡发展;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现与思考能力,重在掌握参与现实生活的运用能力;③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测试成绩,还要调查与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从而改进提高。(每点两分,答对任意两点即满分)

10.C

11.A(“十分公正”错,察举主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

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选拔往往带着人情因素。)

12.B(“任职以来一帆风顺”错。)

13.(1)刘寔每次回乡里,乡里人带着酒肉去看望他。刘寔难于谢绝盛意,就和乡人一起吃

喝,把剩下的酒肉让乡人还带回去。(“候”“逆”“返”,各1分,句意2分)

(2)我的所做所为,他们都耳闻目睹,而不能模仿学习,教诲怎能使他们改变呢!(“所为”“祖”“得”各1分,句意2分)

14.B、C(B项“不要借助”错,不是“不要借助”而是借助琴弦也无用;“能够将深深的哀怨倾泻出来”错,诗人的无限情思是琴弦无法表达了的。C项“夸张”手法错。)

15.词的上片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芳菲”的被摧残来表达诀别之后的哀怨。无情的风暴突袭,梅雨连绵、柳絮飘飞,借衰败凄凉的残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情,抒发了情感受到阻抑的幽怨情怀。(抒情方式2分,情感答一种给2分,答出两种给满分。另:抒情方式答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都算正确。)

16(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C(咬文嚼字: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繁文缛节:比喻多余琐碎的手续。碎琼乱玉:雪花。萍水相逢: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8.B(A项“苦衷“重复,C项“推进与倡导”语序错乱,D项成分残缺应该为“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19.C

20.看世界活是指从形式美感入手,追求活泼的物质形式,画出的活的世界。(每点2分)

21.①人文学者强调人文精神,②人文精神未必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专利。③而是包容具体物

质的精神(填对一空给1分,两空给3分,三空句满分。另:句式正确,意思对即可给分。)

22.立意参考:

(1)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才是最幸福的。
(2)爱心是有条件的。

(3)有节制的爱才是自立的爱。

(4)授渔之爱才是真爱。

……

参考译文

刘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父亲刘广,是斥丘县令。刘寔少年贫苦,卖牛衣为生。然而勤奋好学,编牛衣时,手里拿着草绳,边编边诵书,故能博通古今。为人清身洁己,行为无瑕疵可指。郡里举为孝廉,州里举为秀才,都未任实职。后以上计吏身份入洛阳,调为河南尹丞,又迁为尚书郎、廷尉正,又任吏部郎,为晋文帝司马昭相国军事参谋,封为循阳子。

钟会、邓艾伐蜀时,有个门客问刘寔:“二将能平蜀吗?”刘寔回答说:“破蜀是必然的了,只是两人都不得生还。”客问什么原因,刘寔笑而不答,后来果然如刘寔所说。刘寔有先见之明,这只是一个例子。因世人多趋炎附势投机钻营,清廉谦逊之风衰微,刘寔著《崇让论》以矫正世风。泰始初年,晋升为伯爵,多次升迁至少府。

当初,刘寔妻卢氏生了儿子刘跻就死了,华氏准备把女儿嫁给刘寔。刘寔之弟刘智对刘寔说:“华家的人都贪婪,必会使你家破败。”刘寔辞不掉这门亲事,终于和华氏结婚,生子名刘夏,刘寔终因刘夏受贿赂牵连而被免官。不久又任大司马,又因刘夏犯罪而被免官。

刘寔每次回故乡,乡里人总是带着酒肉去看望他。刘寔难于谢绝盛意,就和乡人一起吃喝,把剩下的酒肉让乡人还带回去。有人对刘寔说:“君廉洁之行高于当世,而您的儿子不遵父道,何不经常切磋教诲,使他们知过自改呢!”刘寔说:“我的所做所为,他们都耳闻目睹,而不能模仿学习,教诲怎能使他们改变呢!”世人以为刘寔这话是对的。

后来又起用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元康九年,迁为太保,又转为太傅。刘寔少年贫困,出门往往持杖步行,休息住宿时不麻烦主人,烧水做饭都是自己动手。官位显赫时,仍崇尚俭朴,不爱奢华。虽处于荣盛受宠的地位,居住没有宅第,所得俸禄,都接济亲故。当时虽礼教衰微,而自己仍按礼行事,举止规范,丧妻时行庐墓持杖的丧制,轻薄之人都讥笑他,他也不介意。自少至老,勤学不倦,虽在官职,卷不离手。尤其精通《春秋三传》,曾辨析《公羊传》中卫辄不应辞王父命,祭仲失掉为臣之节,举此二事说明做臣子的规范,著作流行于世。又写了《春秋条例》二十卷。终年九十一岁,谥号为元。